一位會計業內人士指出,產品單位銷售成本應該與產成品存貨單位成本沒有太大差異,如果測算得出的神舟電腦筆記本存貨單位成本數據是真實準確的,那么神舟電腦或存在兩種可能,一是人為降低營業成本攤銷,二是變相虧本大甩賣。
上述人士指出,產成品存貨單位成本高于售價與財務和市場常識存在相悖。
依據上述同樣方法,記者還對神舟電腦2008年筆記本產成品單位存貨成本進行了測算, 對比結果顯示,產成品單位存貨成本明顯低于產品單位售價,與單位銷售成本基本接近。
2008年,神舟電腦筆記本存貨單位成本為2347.50元,其當年筆記本的單位售價為3098.65元,單位銷售成本為2560.24元。筆記本電腦存貨單位成本與結轉單位銷售成本相差8.31%。
但業內專業人士認為,這樣幅度的差異是可以用產成品成本價格波動及月末加權平均計價因素合理解釋。
國海證券的一位投行專業人士對神舟電腦產成品單位存貨與銷售結轉單位成本相差懸殊的看法是,“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或存在這種可能性,即公司把應該計入營業成本的費用支出全部計入了存貨產成品內,從而‘修飾’財務報表。”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將其2011年3月披露招股書與現今披露的招股書對比發現,在產成品存貨總金額不變的情況下,其2009年、2010年筆記本存貨金額出現了變化。
前后兩個版本的招股書對比顯示,神舟電腦產成品存貨分類進行了重新歸類調整,將上網本的存貨金額并入筆記本電腦,將自制主板、顯卡存貨金額被歸入了其他,但最新版本的2009年筆記本電腦存貨金額卻較前次披露數值異常增加了2264.80萬元 ,其他科目金額較上次披露數值減少了1514.82萬元。
需要指出的是,神舟電腦IPO的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及簽字會計師沒有發生變更,但經過審計的同一歷史年度的產成品存貨數據卻明顯改變。
記者進一步數據測算發現,最新的2009年筆記本電腦存貨金額異常增加可能是公司及審計會計師在當初存貨審核時,將電腦配件存貨金額人為算成電腦產成品。
這或許意味著,公司及相關中介機構對存貨歸類計價盤點的盡職工作值得重新審視。
前后兩個版本招股書對比分析發現,神舟電腦不止是產成品存貨同一年度的數據前后不一,負責神舟電腦IPO會計審計的天健會計師事務所還對現金流量表進行了多處調整。
最新版本的2009年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被調增了215.1萬元,這一數值較上次披露的數據被認為增加了8.27%;償還債務現金流被調增了3.58萬元;2010年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被調減135.1萬元,但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在兩個版本的招股書中卻沒發生任何變動。
產能利用率、市場份額之謎
神舟電腦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09年—2011年,公司筆記本電腦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19.51%、121.29%、132.94%,筆記本生產產能嚴重不足的景象油然而生。
然而,來自聯想電腦的人士則告訴記者,神舟電腦如此之高的產能利用率顯然很難實現。
據其介紹,目前所有PC制造商訂單生產基本上都是三班倒滿負荷運轉,不存在增加人手提高產能利用率的可能,實際上也很難實現。
那位人士說,“中國的PC制造廠商不是想大幅提高產能利用率就能提高的。別的不說,就說CPU,從英特爾手里拿貨,就是我們聯想都需要提前三個月向英特爾下采購數量訂單。即使訂單突然爆發式增長,但是你手里沒有CPU,不管是自制,還是委托外部企業加工,都沒辦法生產出來。”
對神舟電腦產能利用率如此之高,上述人士深表不解,他認為,如果要是這樣的話,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委托代加工企業采購CPU等關鍵電腦配件,另一個是公司不是以銷定產,不考慮訂單增長情況,也不考慮公司實際產能,大舉囤積CPU等關鍵配件。但這樣做非常危險,因為電腦關鍵配件價格隨時波動且面臨跌價風險,一旦大舉囤貨,新型號的CPU推出,那么大量囤貨減值損失則是驚人的,理性的企業不會也不敢這樣做。
上述人士進一步指出,這意味著神舟電腦筆記本大幅超越產能存在最大的可能性在于,關鍵電腦配件委托外部合作伙伴采購,將外部代為加工生產的筆記本電腦產量也算成自己的實際產量,進而造成產品供不應求、產能缺口日益嚴重擴大的表面繁榮。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種可能已被公司自己公開否認了。
在解釋公司存貨周轉率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原因時,神舟電腦在招股書中聲稱,存貨周轉率低是因為公司采購及生產自行完成,實施策略、戰略采購模式,以及獨特的按供應生產的生產模式,導致存貨周轉率較低。公司采購CPU、準系統、硬盤、顯示屏、光驅等關鍵配件用以裝配電腦。同行業部分廠商,除少數機型外,大部分采用代工加工的生產模式,采購和生產由代工企業完成,因而保證了自身較低的存貨水平。
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筆記本CPU完全從英特爾采購,產銷規模遠不如聯想電腦的神舟電腦更需提前下單,而公司筆記本電腦采購和生產又不是由代工企業完成。
上述人士指出,高達132%的產能利用率又是如何達到的呢?是否存在公司自己超額提前采購CPU的可能性?
但這一種情形也被神舟電腦公開否認了。
2011年,神舟電腦的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比例為4.30%,同行業平均為7.98%。為了向發審委論證自己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比例合理,神舟電腦強調,公司存貨規模與經營規模、存貨結構與業務發展相吻合,產品銷售順暢,從未出現產品積壓或滯銷的情形。這無意中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公司采購關鍵電腦配件的方式不是靠大量囤積CPU。
如此一來便又產生了一系列新的問題,那就是公司在不可能隨時從英特爾采購所需CPU的情形下,外部加工企業又不代公司采購,大幅超出實際產能的那么多筆記本電腦是如何生產出來的,那么多筆記本電腦銷量又是如何形成的?如果產銷數據存在疑問,那么公司的經營業績是否存疑?
此外,公司對自己筆記本電腦銷售金額占全國市場份額比例的表述也或存在失實之處。
神舟電腦在招股書中披露,2010年,公司筆記本銷售額占全國市場份額的比例為4.3%。 ,當年全國筆記本銷售金額為1042.5億元。
按照上述市場份額推算,在假設公司筆記本電腦銷量市場份額穩定不變的情況下,公司每臺筆記本電腦銷售均價至少要達到3816.73元才能達到銷售額4.3%的國內市場占比,而這一平均售價水平較公司自己披露的2510.18元整整要高出52.05%。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7月14日消息,知名科技媒體SAI發表分析文章指出,雖然市場上有眾多的初創企業,但只有極少數的企業能夠顛覆整個產業。SAI一共評選了11家給相關產業帶來革命性變化的初創企業,其中包括移動支付服務Square、微>>>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神舟電腦IPO第四次闖關:幕后四重謎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714/75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