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幸的是,這一理念受到一些出版機構的歡迎。明星陳坤的經紀人是看了電子書《花甲背包客》后主動找到“多看”的。陳坤的新書是寫西藏的,附有大量圖片,銷量一直排在同類書的前三。但出版社將這本書和另一本輕閱讀小說一起拿到電信運營商的平臺上去發后,才賣了幾百元,而那本輕閱讀小說一下子就上了銷售排行榜,一個月進賬十幾萬元。
“有些品類的圖書,就是需要精耕細作。不是說直接轉換成電子版,就叫電子書了。我們不做‘字販子’。”負責技術的副總裁王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正在跟“多看”洽談合作的圖靈出版社就是一類,他們主打的是計算機類圖書,如果只作簡單的格式轉換,很多公式可能就變樣了。
即使沒有圖片、沒有公式、沒有特殊版式要求的圖書,做成電子書時依然要想辦法去適應各種尺寸的終端——iPhone是3.5寸的,一些智能手機是4寸甚至更大的,平板電腦有7寸的有9寸的,kindle是6寸的。要在所有的電子屏幕上都獲得最佳的閱讀體驗,同樣是個挑戰。
“與其幾萬本書都做不好,不如好好做幾千本書。”王毅稱“多看”對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家“精品手工作坊”。
先“圈地”,再考慮盈利
“多看即使提供了好的體驗,但一樣打通不了產業鏈,只能算是在這個市場空白時期撒下的星星點點。”
精品手工作坊眼下又要再向前邁一步了——連鎖精品店。2012年5月底,多看正式在蘋果的iOS平臺上線多看書城,陸續上架已經制作好的三四百本電子書。一個月前,唐茶也已經上線了其書城軟件“字節社”。
未來三個月內,多看的目標還包括安卓和Windows Phone系統上書城的付費購買,甚至于最難解決的kindle付費書城,也被列入了半年規劃中,最終實現一次購買、多平臺閱讀。
“多看”目前并不盈利,賴永賽并不否認這一點:“不考慮制作工具的開發成本,只計算做書的人力成本,勉強算是打平。”當然“多看”至今并不缺錢。2010年公司成立之時,王川先后拿到雷軍、徐小平和晨興投資共11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對于一家不做硬件的IT公司,這筆錢再花上兩年也綽綽有余。
“先圈地,再盈利。”得到移動互聯網圈內大多數從業者認可的這一信條,一樣為多看團隊所尊崇,“邊圈地邊尋找最終可以盈利的商業模式。”多看甚至把地圈到了視頻領域,針對蘋果公司互聯網電視播放器Apple TV(蘋果電視)開發了一款中文軟件系統。
對于試圖分羹中國電子書產業的公司來說,無論其規模大小,當下可能都是一個最好的圈地時代。盡管此前幾年,運營商和盛大都已經在這個領域實現盈利,前者2011年的營收達到16億元,后者穩霸網絡文學市場擂主地位,但亞馬遜級別的巨頭仍未出現,真正惠及全產業鏈的市場也遠未形成。
程三國甚至認為正是他們“推遲”了中國電子書產業的正常發展速度。“譬如以盛大文學為代表的網絡文學閱讀先于傳統閱讀電子化的出現,與美國恰好相反,導致設備商、傳統出版商、作者、圖書電商這些生態鏈上的成員全都參與不進來,市場就這么噎在那里了。”
當當、京東、亞馬遜這三家中國電商現在被寄予厚望。但遺憾的是,他們現在各自遭遇不同的尷尬,而“多看即使提供了好的體驗,但一樣打通不了產業鏈,只能算是在這個市場空白時期撒下的星星點點。”
但王川堅持“較勁”,希望“多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平臺。他們目前正在開發一套電子書制作系統,讓產業鏈上更多的公司將來直接使用并上傳。面對蘋果公司年初就已經發布的免費的電子書制作工具iBooks Author,賴永賽說“多看”并不畏懼,堅持本土化就一定有路可走。可是到底能走多遠,他們心里也沒底。
推薦閱讀
忍饑挨餓發微博尋求網友的幫助,華為公司幾小時內解其燃眉之急;中國駐希臘使館澄清是當事人沒說清楚 充滿詩情畫意的愛琴海,歷經歲月洗滌的帕臺農神廟,讓人無限神往的伯羅奔尼撒……原本愉悅的希臘度假之旅卻因為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南方周末:數字閱讀的希望與掙扎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601/65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