靦腆的小熊貓、罕見的雪豹的生活片段,甚至絕無僅有地用高清攝像機拍到一只公熊貓爬到一只肥碩的母熊貓身上交配的鏡頭,或多或少都拜這些頂尖高清設備所賜。
“BBC電視臺一直是攝影尖端技術的引領者,國外團隊中有許多影像表達達人,他們不僅僅是設備的操作者,甚至還是現有設備的改裝者。”陳曉夏感慨,拍攝中遇到多變的環境,多次出現這樣的例子。比如在一次拍攝竹鼠時,由于這種老鼠身體隱藏在竹子中,攝像機本身根本切入不了,國外攝像師從攝像機鏡頭上延伸出一個管子,再利用光線衍射原理搭建出一套光線接力的設施,成功拍到竹子內部。
“國外一些紀錄片直接使用電影機拍攝,今后我們的資金投入、設備擴充也需要進一步嘗試和充實。”白波表示,目前中國不少紀錄片的呈現能力、意識等方面已非常符合國外觀眾的欣賞水平,在國際市場上日益被看好。脫離傳統的電視思維,追求電影級的拍攝境界,似乎是從業者的向往。
攝影師和導演心中的“《舌尖》時刻”
《舌尖》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鏡頭是什么?在此,幾位被訪者專業人士暢談他們心中的最炫時刻和精彩畫面。
在拍攝諾鄧火腿時是一個多云的陰天,現場光線并不是很好,但由于相信攝像機的呈現能力,攝制中依然拉起了庫房窗戶上防蒼蠅侵入的布簾。在鏡頭中,透過布簾的光線室內經過風干的火腿上有斑駁的陰影。“火腿從做好到現在晾了兩年多,如何通過鏡頭表現出來?我們很注重呈現這種時間感,這種抽象的概念通過高清鏡頭來表達,意味就出來了,觀眾會有細節的感觸。”白波頗有感觸地說道。
老黃父子在家門口熬鹽的場景,旁邊是年代久遠的樹,還有古井,拍攝時希望表達出古樸的意境。當時是正午時分,如以普通的拍攝方式這種意味很難表現。劇組增加了煙的效果,在畫面中,普通老百姓使用著傳統的食品制造方法,配合煙霧中的風景,十分具有穿梭的歷史感。白波說:“通過調整攝像機的銳度、通透度等,發現效果可以完美地達到。”
一位老百姓挑著擔子走過,呈現出其主觀的第一視角,這應該是將體積小型化的單反相機懸掛在其身上拍攝的。胡柏煒認為:“紀錄片的拍攝與新聞完全不同,其取景的震撼來自讓觀眾想不到,觀眾以為會從A角度表現,卻發現視角來自B角度。”
推薦閱讀
該公司總司理戴琨在接管察訪時暗示,今朝該平臺天天競拍次數在90次擺布,成交率達到65%。據他介紹,啟動這個電商平臺斥資上億,今朝用于檢測舊車的一整套硬件設備均需自己自力研發,研發投入高達幾萬萬。 今年1至4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舌尖上的“高清”誘惑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604/65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