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電商在采購管理中采用比較松散的控制方法,或者把新品引進納入考核指標中,這樣不利于SKU計劃的執行。電商有必要對新品引進制定較為嚴格的控制流程,比如:我們酒仙網就執行的“進一出一”的政策(只有出現淘汰商品的時候才能進入新的商品),方能保證商品結構的合理性。
第二方面對SKU計劃的完成情況進行定期的檢查。有了引進制度的管理,但是有的電商在執行過程中還會出現很多的偏差,如果沒有完善的SKU計劃的檢查流程,將會帶來很多問題隱患。
為了保證對商品結構檢查的可靠性和及時性,電商需要制定兩個針對商城/渠道店鋪的商品結構檢查流程:一是每周或每月的商品結構完整性訂貨檢查;二是以3個月或半年為周期的商品結構完整性現場檢查。
控制和清理滯銷商品
當然控制和清理滯銷品也是動銷率和SKU結構的合理性控制的重要一環。怎么控制和清理滯銷商品呢?
首先指定判斷滯銷商品的方法,當商品在商城/渠道店鋪的銷售業績呈現什么情況的時候即可被認定為滯銷商品,例如有些電商將超過兩個月無銷量的商品視為滯銷商品。
然后,分析商品滯銷的原因,根據滯銷商品的問題采取應對措施。比如在商城/渠道店鋪的日常營運管理過程中,每天運營負責人召開的晨會中要涉及滯銷商品跟蹤,這需要IT部門每日提交以渠道(比如:淘寶渠道,拍拍渠道,京東渠道等)為單位的滯銷商品清單。由運營負責人根據清單督促各個渠道店長采取措施盡快處理滯銷商品;同時采購部門也會得到同樣的滯銷商品清單,與供應商召開會議商討如何解決滯銷商品問題。
所有這些工作目的是盡量減少由于商品滯銷而對電商可能帶來的損失,通過退貨或促銷等手段盡快解決。其中,運營與采購部門同時努力,是滯銷商品得以有效控制和清理的關鍵。
每天跟蹤就是要將滯銷商品的跟蹤作為電商營運和采購部門管理每天必須關注的工作內容之一。電商不能發現滯銷商品首先想到的就是退貨,其實重點是要分析產生滯銷的真正原因,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當然,在滯銷商品的清理過程中,如果確認滯銷原因是因為商品本身問題,那么引進新品替代滯銷商品是必須要進行的工作,否則此分類中的SKU數量就會減少。雖然這并不是很嚴格的一進一出原則,但維持整個SKU數量平衡對電商來說非常重要。
如果電商在整個管理過程中制定了清晰細致的控制流程和管理制度,并在商城/渠道店鋪日常經營中很好地去執行,定能使商城/渠道店鋪處于高效的運營狀態。
最后的結束語:SKU不是越多越好,在已經將精細化視為利潤來源的今天尤需警惕,竭澤而漁的結果是不能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