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證明,N E A不僅想法對,且醫改速度比他們預期更快。2009年,新醫改出臺,當年10月,中國最大藥品分銷商國藥控股就在香港上市。國藥控股是央企旗艦,市場整合快速產生。在蔣曉冬看來,中信醫藥雖然最后沒有成為整合別人的企業,但在這個行業里,是為數不多的幾家非國有企業之一。后來,中信醫藥被上海醫藥以近40億收購,成為2010年醫藥行業最大并購案,僅兩年時間就帶給N E A不菲回報。“我們通常想去做這些事,在大家要么不看好,要么在某些產業看不清楚,或者處于低潮沒有太多人看的時候,我們去進入。這是風格。”
其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最經典的是團購。N E A在美國是G roupon最早的機構投資者,2008年、2009年都向其注資,上市后它是最大的股東。按理說,N E A從G ro u p o n身上收益很好,但在中國截至目前,N E A并沒有投資團購企業。
“當然,這并不代表不能投資,至少在2009年團購風起云涌,我們做了很多調研,還是沒有投。”蔣曉冬說,投資的本質就兩個東西,一是企業自身成長,二是對進入、退出時機的把握。“無論如何,我們通常不會在已經有很多人看好,報紙上天天在炒的時候去投。”
得益于此,N E A進入中國以來以3億多美金投資了21個項目,從四五個退出案例中所斬獲的資金已經全部現金回本。
青眼“反向創新”
蔣曉冬高中時曾就讀文科班,后來被“勸退”到理科班,大學才學了計算機。讀文科班時,他語文從來沒下過90分,英文一直都很好,高二時托福就考了670,對歷史感興趣,政治是滿分。直到今天,他的文科底子仍流露在他為一些媒體撰寫過的投資類專欄上,詩詞、歷史片段信手拈來,文筆極好。
在他的專欄里,曾反復提到過一個有意思的概念,“反向創新”。他的解釋是,借助新興市場獨特的商業環境和市場環境,培育出一種商業模式,然后這種商業模式反過來能夠走向世界。
其實,在N E A的投資里,就有不少反向創新的代表。
比如上文提到的展訊通訊,它靠山寨機起家,當然也有很強的技術實力。它的路徑恰好與傳統外包相反。
山寨機是個什么?特別中國式的一個東西。蔣曉冬說,曾經的手機大佬諾基亞,有一個完全垂直的鏈條,從零部件制造、研發、售機,各方面共12萬人,像一個軍團式的管理。而在中國,深圳做手機有多少人?珠三角有多少人?可能百萬人都不為過。這100萬人,不是像諾基亞有緊密管理方式,是完全松散結構。諾基亞兩三年前推一個產品需要9到12個月,深圳做手機的基本上拿一麻袋錢去,然后找一個做工業設計的人設計一下,一兩個月交付貨品。
蔣曉冬從獨特的商業環境引申出展訊反向創新的背景。一個完全不同的模式和方法,催生了完全不同的市場。
“沒有山寨市場的催生,就沒有聯發科、展訊這樣的企業。”他說,山寨市場打造了全新的商業鏈、商業模式,中國手機從山寨、水貨手機傾銷國外,到現在品牌機全面占領海外中低端市場,一共也就幾年時間。“我覺得這就是反向創新的市場,沒有中國的市場環境,就培養不出這樣的生態鏈,沒有這樣的生態鏈,也不可能反過來占領國際市場。”
而聯亞藥業的反向創新在于,它由海外市場打進國內市場。
聯亞藥業做的是仿制藥,幾種藥品得到美國F D A批準,是中國第一家可以把成品藥銷到美國的藥廠。
你可以理解它是外包,但肯定不是簡單的外包,蔣曉冬打了一個比方。“醫藥是特殊商品,受高度監管,不像做鞋子、做襪子,所以對你整個企業的能力,不光是硬件條件,更重要的是軟件條件,人才、技術、流程、質量控制等,所有環節要求很高。”特別是達到美國F D A的條件,中國一共就兩家企業達到,聯亞是其中一家。
聯亞的核心能力打造出來后,現在已經在開拓美國市場。不過,最終它也會著手中國市場。
在蔣曉冬眼里,一個很中國的特殊環境下,還有不少行業能培養出像展訊、聯亞藥業這樣的公司,然后把反向創新模式推向世界市場。“我覺得中國在制造業越來越有這樣的機會了,L E D是一個領域。”
拒絕標簽化
蔣曉冬是個不太喜歡被貼標簽的人。
他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由于N E A是純美元基金,所以被不少人視為擁有美元“D N A”,詢問如何解決本土化的問題。他的看法是,壓根談不上什么美元D N A和人民幣D N A,本土化是要本土發現機會,了解創業者,幫助企業一起成長,最后在本土的商業環境里,讓企業獲得成功,投資者獲得回報,倒不是說這個人穿長衫還是西服,有什么方言口音。
“能在本土賺錢就是本土化,在本土賺不了錢,不管這人長得怎么樣,高鼻子藍眼睛,還是中國人面孔,其實沒有適應本土的商業環境。結果是唯一的驗金石。”
N E A拒絕標簽化,還反映在是否拓展二三線市場上。
這幾年,國內不少投資機構宣稱逃離北上廣深,認為這些地方僧多粥少,好公司難找,紛紛把視線轉移到二三線市場。蔣曉冬對布局幾線城市的說法很淡然。
“我從來不考慮去到了幾線城市。”他覺得看好哪個行業,首先會去搞清楚,然后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去創業做這個,會怎么做?最后得出結論,用放大鏡去找和自己想法最相近的企業和企業家。這個企業可能在廣州、北京,也可能在南通、金華,幾線市場不重要,它不是尋找企業的標準,也不是投與不投的劃分標準。
投資市場的蔣曉冬獨樹一幟,生活中的他卻相當追求合拍。
他們常常是不在機場,就在去機場的路上。很多人用這句話來形容投資人士忙碌的生活,套用在蔣曉冬身上,也不夸張。平均三四天飛一次,一年的機票超過百張,少量的空閑時間只是和朋友吃吃飯、看書、健身。
“生活狀態最重要的不是忙和閑,而在于節奏,節奏不在于快和慢,而在于合拍。”他工作時,會有C asual的東西在里面,除了去度假,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休閑,關鍵看怎么掌握好節拍。為自己打分?他說現在的狀態是基本合拍。
不過,在微博上,蔣曉冬屈指可數的發言似乎與很多投資人熱火朝天的感覺不太“合拍”。
原來,他本不打算開微博,旁邊人就說人家都開了,你怎么不開一個?于是他就開了一個,可真沒怎么寫。“我覺得是個人的交流風格和微博風格不一樣。”蔣曉冬說他不喜歡短平快,砰的一下子寫一個,寫一個又來一個,自己還是寧愿坐下來寫篇文章。
推薦閱讀
IBM CEO羅睿蘭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12日早間消息,IBM CEO羅睿蘭(Vriginia Rometty)在履新后向股東發出的第一封年度公開信中透露,該公司進展良好,正在逐步實現2015年的增長目標。 IBM計劃到2015年實現最少每股2>>>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NEA蔣曉冬:VC學徒拒絕標簽化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20312/39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