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三星也視蘋果為勁敵。三星的企業文化和發狠的勁頭令人畏懼,三星對員工灌輸的理念是最典型的韓式話語——“不當第一就去死”。在喬布斯過世后,三星對搶占最高點更為迫切,提出“一定要超過蘋果”。
顧文軍介紹,三星的崛起和“模仿別人,再把別人干掉”的模式,已經成為美、日、臺灣地區的“公敵”,臺灣地區業者亦多有畏懼。鴻海的郭臺銘作為臺灣產業的領軍人物也多次公開對三星嗆聲,“但是,郭臺銘從來沒說三星是鴻海的敵人”。
“代工王”的版圖
在協助蘋果擺脫對三星依賴的同時,鴻海也有意擺脫對蘋果的依賴。
受困于低利潤的郭臺銘多次表示:“我們的利潤只有2%”,以iPad產品為例,iPad在中國組裝的勞動力成本僅占2%左右,鴻海旗下富士康僅獲益1.8%。
鴻海希望能向上游發展,成為蘋果的零部件供應商,這部分的利潤將遠高于代工。此外,鴻海也將旗下奇美電子的面板與夏普的電視和顯示器業務嫁接,助力于面板的出口。
“不排除鴻海有更大的企圖,”顧文軍認為,鴻海在代工制造以外,一直布局核心零部件,并在中國大陸地區開拓渠道,等這些都完成后,很有可能進入終端品牌。
有消息稱,鴻海開始對上游芯片有所涉獵,在面板領域整合為臺灣第一,集團還買下索尼的大部分電視組裝業務,并提出“眼球計劃”,將光學產業投資列入集團五大營運方向。
在渠道方面,2010年,郭臺銘公布“萬馬奔騰”計劃,要做“渠道王”,計劃投資百億元新臺幣,兩三年內,在中國大陸地區打造1萬家3C(電腦、通訊和消費類電子產品)及家電渠道連鎖店。甚至一度傳出要收購京東商城,以拓展電商。
“目前的鴻海尚不具備擺脫蘋果,自己做終端品牌的條件,但是可以看到它的努力和企圖心,”顧文軍指出,鴻海要布局終端品牌的前提是,在制造上對大客戶依賴度降低、產業鏈完成了垂直整合,并且有手機、PC、電視等關聯公司。
鴻海要真正做到垂直產業鏈整合,也并不容易,在產業鏈最上游的芯片領域代工亦競爭激烈。臺灣臺積電公司一直位居全球芯片代工領域老大,占據全球近半數份額。“鴻海在芯片領域繞不過臺積電”,莫大康指出,現在芯片領域的投資巨大,月產1萬片需要10億美金投入,而10萬片才在市場具備競爭能力。“若代工企業自己做終端產品,也頗犯忌,而且現在做終端產品通常要延續幾代產品,一代產品成功容易,幾代都成功非常難”,莫大康表示。
對于是否會進軍終端品牌,鴻海發言人邢治平表示不予置評,他向本報記者強調,鴻海仍是“無可取代”的代工廠,支援全球所有電子行業的生產制造服務,具備支持全球知名品牌的生產能力。
“我們要做到上下游垂直產業鏈一體化,不管什么客戶要做什么,我們馬上就能提供,這要求我們具備18般武藝,隨時應變。”邢治平說。他認為,科技已經到了革命性發展的階段,鴻海不局限于電子業的代工制造,還包括通訊、云計算解決方案等。
正如邢治平所說,鴻海的眼光不僅在看得見的代工利潤上。這家全球第十大雇主,已超越了粗加工的階段,轉身為高度垂直整合的代工巨頭。2011年,鴻海取得1514項美國專利權,是惟一躋身全球前50名的臺灣企業。
一直以來,鴻海與日本企業過從甚密,但在科技競爭力和成本競爭力的角逐中,日本制造頹勢漸顯。郭臺銘此前就預言,日本將退出面板產業的競爭行列,只剩臺灣和韓國廠商進入決賽。
推薦閱讀
陳年在2012黑馬大賽春季賽上發表演講 新浪科技訊 3月31日上午消息,由創業家舉辦的黑馬大賽春季賽今日在北京舉行。凡客誠品CEO陳年就創業者需要的精神、凡客現狀發表演講,他強調凡客的定位是平價快直銷,而不是用價>>>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20331/46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