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媒體正在嘗試在移動終端上進行App客戶端的盈利嘗試,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第一財經周刊》的電子版主編劉春告訴記者,《第一財經周刊》去年的iPad版獲得了約300多萬元人民幣的營收,其中有110萬來自電子雜志訂閱付費(共有約2萬訂戶),還有約200萬的廣告收入,其中大部分是品牌廣告。
在所有媒體的新媒體業務中,專業類媒體似乎更容易成功。英國《金融時報》去年來自于數字業務的收入已經占到其總收入的40%,預計今年可以超過50%。《金融時報》在2011年在數字用戶上的訂閱量上升到267000,同比增長29%。印刷版和數字版的訂閱量加起來達到了600,000,達到了歷史的最高點。
像《第一財經周刊》一樣,大部分媒體選擇在付費環境較好的蘋果App Store中率先推出自己的收費版本電子雜志。
不過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上,今年以來蘋果App Store中應用收入的增長出現了明顯的放緩甚至停滯的現象,因為Android設備的出貨量猛增,使得市場主流正由蘋果iOS平臺逐步向Android平臺轉移,媒體必須尋找App Store之外新的增長點。
這讓大部分紙質媒體顯得非常困惑,因為Android上至今缺乏良好的付費習慣,如果媒體讓自己的內容免費在Android上出版,很可能會極大地沖擊原有紙質媒體的發行量。僅僅依靠移動廣告收入,很難養活起原有媒體龐大的采編團隊。
百道網CEO程三國表示,移動終端的興起給傳統媒體帶來了一些轉型的機會,因為移動互聯網比PC互聯網更加容易收費。
他表示紙質媒體的App業務要想盈利對媒體的要求特別高,首先需要有強大的品牌支撐,有足夠多的忠實讀者,此外其App自身的用戶體驗要足夠好。從這個角度來說,并不是每個平面媒體都能抓住這樣的機會。
許多發行多年的紙質媒體,可能就死在轉型的前夜。而那些轉型成功的媒體們,有機會引來一波嶄新的浪潮嗎?
推薦閱讀
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TechWeb配圖) TechWeb編輯推薦: 以臉譜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形態,將影響到將來銀行的生存。日前在深圳舉辦的2012哥倫比亞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CBI)全球高峰論壇上,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如是表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紙媒APP盈利模式之辯:內容為王是否過時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20709/74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