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出租屋+兩部電話+三四快遞員=快遞公司
2月17日,元宵節。早上8點開始,申通快遞員老夏騎著他的二手電瓶車,穿梭在杭州各個公司大樓間。或遠或近,到下午5點,他已經接了100多單業務。
在他眼里,快遞員的職業無需文化,也無需專業技能,只要熟悉道路,吃苦耐勞,經過三言兩語的業務介紹后,就能出門干活了。“我每天的工作時間比較長,跑的地方多,所以收件也相應多一些。”
在老夏看來,同樣是快遞公司,各自之間也有著天壤之別。“一間出租屋,兩部電話,再找幾個親戚朋友做快遞員,一間快遞公司就誕生了。”老夏說,一些小的快遞公司,工作人員甚至連貨物到底怎么運轉都不清楚。由于沒有任何自有快遞網絡,這些快遞公司只不過扮演著中介角色——將貨物轉給其他擁有運營網絡的公司,并從中賺取一定比例的價差。這樣的現狀,也直接導致了服務質量差的情況不斷發生。“有些快遞公司處理快件時,雖然沒有用腳踢貨物那么夸張,但是隨手將快件扔來扔去肯定是經常有的。因為貨件實在太多了,根本不可能一件件地拿。”
必須提高快遞準入門檻
對網上盛傳的快遞員隨意踢扔貨物的視頻,省社會科學院社會所副所長、教授楊建華至今記憶猶新。在他看來,目前中國快遞行業的發展模式是存在一些弊端的。“目前我國快遞行業發展速度很快,但快遞行業的監管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卻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就拿賠償問題來說,完全是快遞公司自己制定的企業規范,并按照這個來執行,這對消費者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楊建華說,就目前快遞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而言,不僅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同時也損壞了快遞業的形象。“照此發展下去的話,快遞公司最終將自食其果,人們將越來越不信任他們。”
“要破解目前快遞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應該從它的行業準入方面、行業標準化制定方面下點功夫,必須提高準入門檻。”楊建華稱,行業準入這一塊,除了在資本金上的限制以外,對企業的經營資質、經營素質、員工素質,進行相應的限制和培訓。另外一個就是,中國的快遞行業在經過這幾年發展以后,必須進入一個標準化的產業發展軌道,必須制定很嚴格的行業標準。“有了這個行業標準就必然會淘汰一些質量比較差的企業,那么快遞行業也不會出現那么多的問題。”(記者陳煒)
推薦閱讀
京東商城CEO劉強東 本報訊 (實習生 余佳瑩 記者 金旻矣)網購iPhone4手機,經官方檢測或為翻新機,欲退貨又被告知已過退貨時間。昨天,讀者周先生來電反映近日在京東網上購物碰到的煩心事。 周先生說,2月9日他在京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繼“申通快件暴力”之后 申通快遞員圓珠筆戳傷收件人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10218/4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