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紅木曾在2006年前后價格飛漲,因金融危機受到重挫,恢復之后增速已放緩,但黃花梨、紫檀等名貴紅木因原料稀缺,價格仍居高位,基本退出使用家具領域,進入投資收藏領域。2011年底,嘉德秋季拍賣會上,“清乾隆紫檀雕西番蓮慶壽紋寶座”以5750萬元成交。
相比紅木,金絲楠木則在市場上剛剛興起。2011年起,金絲楠木原料及家具價格猛漲,由每噸幾千元升至數萬元,各類“天價”金絲楠家具頻出。去年底,北京國際奢侈品展上就有一件標價1.1億元的金絲楠羅漢床。
王明珍告訴本報記者:“紅木原料90%以上靠進口,東南亞、非洲等國限制原料出口,資源稀缺是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許多廠商買不到料,會轉向金絲楠木,為利潤做商業宣傳,可能會存在一些炒作成分。”
福建仙游是我國最大的紅木加工生產集散地之一,當地一家大型紅木家具企業營銷主任劉海潮告訴本報記者:“整個木質家具市場受地產調控政策影響很大,這幾年生意確實不好做,但“暴跌”、“崩盤”是不存在的,紅木家具行業投入資金規模很大,融資困難,部分涉及民間借貸,一些小廠家為回籠資金,打折促銷拋貨屬正常現象,并不影響主流。”
劉海潮坦言紅木市場中存在游資,但規模不大,投資比較謹慎。而金絲楠木家具產量較少,主要是對木料的炒作。“單純炒原料和概念沒有意義,也不長久,終究要做成品,有消費者和市場,形成完整產業鏈,才會產生真正需求,從而產生價值。隨著消費者了解程度加深,選擇會趨于理性。”
他還介紹說,不管是紅木曾經價格虛高還是目前金絲楠被熱炒,與民間投資渠道少、整個木質家具市場不規范有很大關系。例如,國家各類鑒定技術標準可操作性很差,整個行業魚龍混雜,標準不一,給了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空間,消費者買到假貨也無處投訴,沒有權威標準鑒定,市場秩序受到嚴重擾亂。
“在國家強制性標準和相關法律出臺前,行業自律和商家商業道德就顯得尤為重要。”劉海潮說。
推薦閱讀
隨著經濟的發展,當前我國期貨市場已逐漸成為服務國民經濟的重要金融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黃花梨背后的家具戰爭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330/46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