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財政收入僅為2億元的柳林縣委、縣政府,針對全縣國有企業虧損嚴重、工人工資拖欠、上訪不斷等諸多問題,提出了“一退兩置換”(國有資產有償退出、產權置換、職工身份置換)政策,并決定以興無煤礦為試點,對全縣國有企業進行改制。
根據當時的評估資料,興無煤礦保有儲量8400萬噸,資產總額26181萬元,負債19355萬元,凈資產6826萬元,資產負債率為73.9%。
在公開拍賣會上,邢利斌擊敗競標對手買斷興無煤礦全部國有資產。
賬面的出資額盡管有5.8749億元,但本報記者了解到,現金支付僅占8000萬元,其他還包括承接企業負債19355萬元以及償付資源價款3.1394億元(2005年開征資源價款后支付,并非當時支付)。
高于當時市價拿下煤礦的舉動,在邢利斌多次收購煤礦中屢見不鮮。很快邢利斌著手成立了山西聯盛能源集團,又通過兼并、股份、租賃、承包等多種方式,用一年多時間并購了小型煤礦16對。
對于8000萬是白菜價收購,邢利斌說“買興無的時候,煤價是100多塊錢,買下就開始漲,那假如煤價掉了呢?那我不就血本無歸了?”在邢利斌看來,自己的舉動多少有些賭博的意味,并稱此事有關部門已調查過,沒有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邢利斌買下興無煤礦,采取的這種出價高者得的拍賣制度,并非廉價變賣國有資產,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而這種地方煤礦的改制經驗,后來在山西盛行一時,直至煤改的開始。
聯盛縮影
從最初8立方米的小鐵廠起家,一步步走來的邢利斌,已經在呂梁建起了自己的煤焦帝國。
聯盛集團內部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這是一家以煤和煤化工為主,兼有水泥、電力、地產、農業和教育為一體的民營企業。目前,集團下屬6個全資子公司、2個控股公司和5個合資公司,控股和參股主體礦井23對,洗煤1000萬噸/年,焦化400萬噸/年,甲醇30萬噸/年,員工2.5萬余人,2011年,聯盛及其關聯企業合計上繳稅費60余億元。
翻閱邢利斌的發家過程,膽識和運氣是其成功的兩大因素,而多年生意往來織就的融資關系網,也是重要因素。
從最初創業的借錢包廠,到后來吸引港商投資焦化廠,再到拍得興無煤礦的融資,幾乎每次遇到資金問題,邢利斌總能通過各種渠道解決。即使是在1998年遇到自己事業低谷期時,也能通過民間融資幫助自己讓金家莊煤礦順利投產,取得效益。
2007年以來,邢利斌屢次為流言所裹挾,邢的一名家人在提及當年的一場信貸風波時,也用了“這是他人生真正的一段低谷”來形容。
邢利斌本人并不諱言自己與當地政府的良好關系,2012年2月24日《呂梁日報》在其披露的《柳林縣社會扶貧工作令人矚目》一文中點出,邢利斌同志先后捐資1929萬元用于聯盛中學教師的獎勵和優秀困難學生的補助;投資35000萬元用于建設聯盛教育園區等。
某種程度而言,從興無煤礦起家的聯盛發展過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柳林縣的發展進程,從那時起柳林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一路走到今天的全國百強縣。
值得注意的是,在山西那場被譽為“國進民退”的煤改中,聯盛是山西為數不多被保留下來的民營企業。
而其與有著央企背景的華潤集團合作,更被視作山西煤改的典型案例。
2009年4月,華潤集團旗下的“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與呂梁市政府簽訂《呂梁市政府與華潤戰略合作協議》,就共同開發建設煤炭、電力、水泥大型千萬噸級產業基地達成共識。
按照約定,由華潤電力公司與聯盛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設立山西華潤聯盛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金38億元,其中華潤出資25.08億元占66%股份,聯盛集團出資12.92億元占34%股份。
公司組建后,很快開始擴張,先后在中陽、交口、石樓、臨縣、興縣等縣并購礦井39對,整合后形成12對主體礦。
2008年,邢利斌將興無、金家莊、寨崖底三個煤礦注入香港上市公司首鋼福山資源集團(00639.HK),對價為現金48.6億港元+股權56.7億港元。
據其透露,首鋼福山是他自己主動尋求合作的,而與華潤的合作,則是對方看重自己的實力,慕名而來,屬于強強聯合。
一些質疑的聲音則認為,邢利斌再攀高枝,是其羅織高端人脈網的又一路徑。
推薦閱讀
各位現場的朋友: 大家下午好!我是Vpon移動廣告的CEO吳詣泓,首先請讓我代表Vpon的全體員工感謝各位的到來,感謝大家參加“啟航.2012Vpon移動廣告戰略合作暨POIAd(圖釘廣告)新產品發布會”,一同見證Vpon這一榮譽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還原邢利斌:我得向公眾道歉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09/49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