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也對新浪科技表示,康佳目前通過蘇寧國美渠道的銷售收入占其總銷售收入的比例僅為20%-25%,同去年相比略有下降。
除了家電制造企業自建渠道,不斷興起的電商渠道也在“稀釋”著蘇寧國美的地位。家電觀察家于清教指出,家電零售企業開拓新品類就是為了通過擴大經營范圍增加渠道掌控力。
轉型謀求新增長點
對于超級店的意義,蘇寧官方用“實體店的第三次戰略轉型”來形容。據了解,此前蘇寧店面形態經歷過兩次轉型,第一次是從單一空調轉向綜合電器類,第二次是從傳統家電為主轉向3C、傳統家電并重。
今年全國兩會上,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公開提出“去電器化”目標,表示要做“沃爾瑪+亞馬遜”,今后不只是賣電器。
嚴格意義上說,其實不能叫“去電器化”,只能說是“超電器化”。因為家電產品依然會是蘇寧的看家主業。據蘇寧副總裁金明介紹,蘇寧超級店家電與非家電類的出樣占比是1:1,家電與非家電銷售收入的占比預計是7:3或6:4。
蘇寧易購最早試水蘇寧的“去電器化”,之后是蘇寧旗下樂購仕門店,樂購仕已先后在南京、上海、北京開業,主營產品涵蓋3C家電、動漫游戲、玩具模型、樂器等多種業態。而超級店則是第三步。為此,在今年年初,蘇寧已經成立了百貨、日用品、圖書、金融、虛擬產品等五大采銷中心。
蘇寧并不是突破電器品類經營的第一家家電連鎖企業,2010年5月和10月,國美開設了兩家體育品類門店。該門店上線初衷本在進軍體育用品市場,但隨后只存在一年多,兩家門店就于2011年9月和2012年1月關閉,曾經“五年百店”的豪邁計劃破產。
分析人士認為,同樣是零售業,但是體育用品行業與家電行業經營模式上存在極大差別。國美在家電領域憑借多年的積累,掌握了很多議價權,但在體育用品行業議價權的優勢不再。有報道稱,國美體育高管曾紛紛因“對前途失去信心”而出走。
同樣,作為以家電為看家優勢的蘇寧,在進軍其他品類時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
另外,蘇寧在線下做“百貨”并非能確保足夠利潤,今年半年報顯示,百貨企業表現并不盡如人意。百貨企業面臨著門店數量的過剩、消費者被電商分流、經營成本的上升等風險。
據北京市商務委監測顯示, 2012年1至6月,全市535家重點流通樣本企業累計實現商品銷售額1835.9億元,同比增長11.7%。監測的65家重點百貨企業,上半年增長僅5.9%,銷售呈現負增長的商家超過30%。
不過,蘇寧電器副董事長孫為民解釋“蘇寧并不是做廣義上的百貨”,只是由家電向家居、家用、家飾領域延伸,因此是“零售業里綜合性的專業店”。
推薦閱讀
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縣發生5.7級地震,TCL公益基金會得知災情后,緊急組織云南當地分公司調集災區急需物資,把1萬箱礦泉水和1萬箱方便食品,第一時間送往云南昭通市彝良縣重災區,TCL集團志愿者也立即趕赴救災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蘇寧去電器化背后:家電零售業遇瓶頸謀轉型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910/8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