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世界電信日”使電信市場及服務再次受到人們關注。多方信息顯示,當前電信市場正邁入服務時代。一方面,市場競爭推動資費價格整體上不斷下行,另一方面,隨著消費者選擇權不斷增強,電信市場的競爭,將越來越體現在通過增強服務而非價格來爭奪用戶。
電信市場競爭仍激烈
5月17日是“世界電信日”,三家電信運營商紛紛加大了突出各自特色的促銷力度。中國移動推出了基于話音、流量、數據業務結構的資費套餐,通過官網直接實現業務辦理。此舉意在原有統一套餐基礎上,提供消費更透明、選擇更自由的用戶資費選擇。中國聯通在此期間舉辦了首屆沃3G網購節,首發10萬張套餐卡進行限量銷售。中國電信則面向企業客戶推出400商務熱線一碼通大型促銷活動,旨在促進中小企業信息化步伐。
以上動向顯示了近年來電信資費不斷下降的同時,運營商在服務領域的競爭日漸激烈。實際上,這一點在3G市場表現得尤其明顯。資料顯示,去年中國移動全年凈增3051萬3G用戶,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分別新增3G用戶2595.9萬和2400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及中國電信在3G市場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有業內人士表示,今后3G市場的競爭仍會激烈。從根本上說,電信運營企業是提供服務的行業,因此電信運營市場的競爭,勢必推動相關企業向著加快降低收費門檻、提升服務水平方向轉變。
善變者得市場
財報顯示,中國移動去年營收5280億元,凈利潤1259億元,在三家企業中仍遙遙領先。中國聯通營收為2091.7億元,中國電信營收為2450.41億元。雖然三家企業的營收和利潤都在繼續增長,但也都面臨著傳統業務下降、競爭壓力增加的局面。在新技術和新應用快速推進的大背景下,電信運營商靠壟斷穩收利潤的時代正在遠去,必須以變圖存。
實際上,電信市場加快變化的跡象從去年已開始顯現。中國移動去年連續對全球通資費、國際漫游資費等價格進行了大幅度調整,清理套餐架構,同時升級了各項服務,推出了“透明消費”等一系列措施。其中,在去年5月,中國移動全球通推出了商旅套餐、上網套餐、本地套餐,降低了國內語音、數據業務資費;在8月全面下調了38個國家和地區的語音、短信、數據業務資費;在11月推出了針對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漫游“日套餐”,進一步降低國際漫游數據業務資費。此舉直接推動了其他運營商的跟進,聯通在去年底宣布調整24個國家和地區的預付費國際漫游資費標準。
“不過,運營商通過降價來獲取新用戶的方法在效果上會不斷下降,服務內容和質量將是今后電信運營商競爭的主戰場。”電信專家、國際知名咨詢公司Frost&Sullivan首席咨詢顧問王煜全說。
長期以來,電信霸王條款、資費價格偏高、套餐復雜等一直是電信市場廣受關注和批評的焦點。冗繁的業務,不對等的服務關系,也一直是電信企業被詬病的重點。不過,各相關企業也在這一領域開始動作。從去年開始,中國移動對其全球通套餐進行了大幅調整,新資費體系改變了復雜的捆綁套餐,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了統一的長途、市話、漫游主叫通話資費標準。此舉效果明顯,全球通統一套餐客戶增加顯著,截至今年“世界電信日”,其規模已達3542萬。這說明只有不斷變化以適應需求,并通過較低的資費、成熟的客服體系才能獲得市場認可。
服務競爭將成主要手段
激烈的競爭,使得運營商正在從“我有什么你用什么”向著“你需要什么我推出什么”的服務轉變。對于三家運營商來說,今后服務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誰的服務更好,誰就能搶占先機。
“這種以服務為重點的轉變是必然的。運營商正在發生本質變化,即從產業鏈的核心轉為產業鏈的支持者。因此調整自己以適應技術、市場變化才是王道。”王煜全說。
有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許多行業的壟斷企業之所以受到消費者批評,根本原因就是忽視消費者利益,缺乏服務意識。而競爭推力之下的電信行業向服務戰略的轉變,不論是主觀意愿還是客觀形勢所致,仍具有積極意義。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如何創造消費,引導消費,不僅事關消費者切身利益,也是經濟良性發展的關鍵因素。在這方面,有實力的國有企業應扮演積極的角色。
此外,有專家認為,目前還有大量服務需要填補空白或提升。例如,地鐵中的3G服務需盡快鋪開。此外,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手機上網速度遠落后于日本和韓國等國家,從而受到用戶批評。這些都是迫切需要電信運營商盡快發力的領域,而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對消費者有益,也是直接決定今后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推薦閱讀
因華為終端總裁余承東公開指責高通雙核1.5GCPU8260芯片不如單核600MHz,引起激烈爭議。有業內專家指出,余承東的言論過于滑稽,涉嫌誤導用戶。 自5月17日開始至今,持續的小三大戰(小米和360關于手機的爭執)讓華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信市場競爭仍激烈 服務水平高者得天下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0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