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青橙,越來越多的新公司涌入智能手機制造領域,他們紛紛瞄準中國廣闊的底層市場。但受制于創新能力和專利權的缺乏,這些新公司要想活下去,僅僅靠手機銷售是難以為繼的。
智能手機正在走入低價時代。
2012年4月19日,上海青橙公司推出了兩款低價智能手機,價格分別為599元和899元。
自從蘋果公司憑借革命性的iPhone手機開啟了智能手機時代之后,國內原本無限風光的傳統手機廠商及眾多山寨手機制造商因無法適應新的時代而陷入困境,而百度、阿里巴巴、盛大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殺入智能手機行業。
2010年成立的小米公司是其中最搶眼的一位選手,它開創性地采用了電子商務的銷售策略。據小米公司副總裁黎萬強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10月量產,到2012年4月底,小米手機共賣出170萬臺左右。
這一幕像極了當年聯發科的低價芯片帶來的國內山寨手機浪潮。只不過,在新的智能手機時代,幕后的推動者則換成了谷歌免費開放的安卓操作系統和高通的芯片。青橙手機的出現,無非再次證明了制造智能手機的門檻已經越來越低。
青橙公司CEO蔡曉農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的很多朋友,都在等待聯發科的智能手機芯片,準備大舉進入智能手機市場。
而這些新玩家大多寄望于中國市場的廣闊及消費結構的下端,受制于創新能力和專利權的缺乏,他們無意與蘋果三星爭鋒,而是希望挖掘那些底層市場。
但山寨機曇花一現的經驗表明,越來越多的競爭者在這個市場中銷售手機,利潤將越來越薄,真正能活下去的,則是那些率先改變商業模式的玩家。
代工廠入局
青橙公司是低價智能手機市場里的新來者。
青橙公司的大股東是一家老牌代工廠——銳嘉科科技集團。而青橙手機的研發、生產也均由銳嘉科負責。
前幾年,銳嘉科依靠跟聯發科合作,公司發展很好。后來智能手機時代來臨,聯發科業績受到沖擊,銳嘉科也受到影響。目前銳嘉科的客戶,國內主要是夏新、海爾、飛利浦和華為等二線手機品牌為主。國際客戶則是非洲、東南亞和拉美等非主流智能手機品牌。
青橙公司CEO蔡曉農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小米的爆發式增長,堅定了他和幾個朋友做智能手機的信心。2011年10月,蔡曉農和銳嘉科的王迅、青橙公司兩個副總裁趙紅義和袁鵬,在上海開會,決定創業。一個月之后,青橙公司在上海注冊成立。
一開始,青橙做過一個市場調研,得出的結論是,高端和低端的兩端市場是空白。
所以,青橙選擇了先做高端,再做低端的市場策略。他們注冊了“上海沃加”公司,開發出一款名叫“VOGA”的比小米手機更加高端的時尚手機,定價四五千元。
但后來考慮到高端市場的品牌建立時間長,投入大,他們在2011年12月暫停了VOGA項目,將公司改名為“上海青橙”,主攻大眾普及型市場。
蔡曉農表示,青橙新推出的兩款手機,都是虧著賣。599產品的成本在500元左右,899產品的成本在600元左右,除掉運營等費用,還要倒貼不少。
對于商業模式,青橙的規劃是,等銷售規模上去了,可以靠硬件賺點小錢,靠軟件積累的用戶數來賺大錢。
目前青橙已經跟機鋒網合作推出了一個叫作青橙樂園的應用商店,未來還將開發自己獨立的應用商店。
自從小米手機開創性地使用了電子商務作為銷售渠道之后,在互聯網上賣手機,幾乎成為新入行的國產智能手機廠商的“標配”。
青橙則選擇了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辦法。主要原因是,完全做線上,青橙沒那么多錢去做廣告。而且,青橙主攻的是低端市場,需要一定的線下渠道以保證三四線城市用戶的購買需求。
在線上渠道,青橙的規劃是,自建網上商城為主,跟國美、京東等B2C商城合作為輔。
在鋪線下渠道的時候,青橙同樣采取的是“電商”的理念,放棄過去國代、省包、地包、大賣場和夫妻店等多層級的渠道模式,只允許最多兩級分銷商,區域性的代理商和夫妻店,都可以直接從青橙采購手機。
蔡曉農解釋說,智能手機時代,快速推出產品很重要。如果銷售層級過多,難以保證產品的低價,而且容易延緩用戶換新機的時間點。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諾基亞公司遭到股東羅伯特的指控,諾基亞采用微軟的WP平臺并未能夠阻止諾基亞在智能手機市場日益惡化的困境,而此舉又最終導致了成千上萬名諾基亞股東遭遇了巨大的經濟虧損。羅伯特還稱,被告方有欺詐的動機和機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新公司紛涌智能手機制造 底層市場再成新寵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0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