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圍繞電力系統的能源革命正在開展,這就是智能電網。
2009年5月,國家電網公司正式發布了“堅強智能電網”發展戰略。2010年的全國兩會上,智能電網建設明確為我國的基本發展戰略。
但是到目前為止智能電網并沒有明確統一的定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科院名譽院長周孝信提出:發展迅速的信息通信和控制技術與傳統的輸配電網絡相結合,就構成了未來新型智能電網的雛形。
智能電網的通信訴求
在剛剛結束的“2012中國智能電網建設國際論壇”上,與會專家的討論圍繞著一個核心話題:能源革命。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指出:“智能電網之所以成為全球熱潮,主要在于它可以節能、減排。”
業內專家總結智能電網的節能減排主要為三個方面:一是幫助可再生能源接入傳統電網中;二是幫助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保障大電網更加安全、可靠。
但是這三點功效,必須依賴一張穩定、靈活的通信網絡來實現。
周孝信表示:“將西部的可再生能源接入到傳統電網中存在很大難度,因為可再生能源具有間歇性和不穩定性,這要求我們的電網具備分析型調度功能,即能根據負荷變化進行能源管理,又可以根據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變化額進行能源管理。”需要指出的是:調度任務隸屬于國家電網公司調度處,該部門的職責就是部署、管理、應用國家電網在全國的通信網絡,比如調度平面、信息采集平面。新能源的接入需要更智能、靈活的調度網絡。
其次,在節省能源消耗方面,通信網絡可以幫助國家電網更詳細地統計各點用電信息、以及用電信息的變化曲線,進而實現合理分配;在保障電網安全、可靠性方面,通過通信網絡采集各點發電、輸電、變電、用電信息,可以準確分析出存在的故障點,以及潛在故障點,并迅速實現自愈。瑞斯康達企業網事業部副總經理吳東鋒向記者舉例介紹:“我國高壓輸電線路很容易受到積雪壓力威脅,據此我們可以根據壓力信息采集分析潛在威脅點,進而下達信息指令,給予該點是融冰電能,解除危機。”
吳東鋒指出:“發電、輸電、變電、用電每個環節都需要有與其匹配其使用的網絡建設模型,只有建立使用統一的通信網絡才能更好地、規模地推廣和應用智能電網。”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面對電信行業的天花板,從去年開始,華為著力轉身。無論是企業網業務還是消費者市場,華為正在激進擴張。2011年,是華為整合完成布局的一年。但是,轉身并不容易,付出了巨大成本的華為,正處在轉折點上。 2012年的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家電網通信潛力巨大 相關機制落后粗放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0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