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公司中,哪一家讓你最擔心?日前,當《華爾街日報》記者向思科CEO錢伯斯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錢伯斯毫不遲疑地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25年以前我就知道,我們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將會來自中國,現在來說,那就是華為。
這并不是錢伯斯第一次在這樣的公開場合評價華為。思科的敵人是誰?如果按照不同的產品線劃分,思科的敵人還真不少,但真正對思科產生威脅,并讓錢伯斯真正放在眼里的,并沒有幾家。
2011年的思科分析師大會上,錢伯斯曾逐個點評各個競爭對手。過去16年中,Juniper一直是思科如影隨形的對手之一,近兩年來,步步緊逼讓思科有點喘不過氣來,不過在錢伯斯眼中,Juniper是最易受攻擊的。
自從思科在2008年推出服務器之后,原來的重要合作伙伴——惠普,也從同一陣營決裂,隨著惠普收購H3C,雙方的關系已經勢同水火。而且相對于IBM,惠普與思科在戰略和市場上更為接近,因此,錢伯斯說,思科的戰略是要在全球范圍內擊潰惠普。
不過,同樣作為競爭對手的華為,似乎比前兩大勁敵得到了錢伯斯更高的贊譽,華為被他稱為最強勁的對手,他表示,思科將在本土及全球市場與華為全面開戰。
錢伯斯的這個說法多少令人有些驚訝。如果將華為列為最大競爭對手的是愛立信,那么一切看起來都順理成章,可是,最視華為為“眼中釘”的卻是思科。
眾所周知的是,錢伯斯有著濃重的“中國情結”,年輕時在王安電腦任職的8年時間,讓他對華人王安充滿了敬仰,也影響到他未來的價值判斷,他曾說,如果不是一個美國人,他最愿意做一個中國人。
也正因為如此,錢伯斯對中國企業的潛力和可能產生的威脅有著清醒而深刻的認識。十年前,在華為對思科的威脅剛露出苗頭的時候,思科就果斷拿起知識產權的武器,將華為擋在美國市場之外。
之后,華為采取與3Com公司合資的方式運作數據及企業業務,之后,華為3Com被3Com收購,2010年,又被惠普收入麾下。
今天的華為即使拿其全年320億美元的收入規模與思科2011財年432億美元的收入規模相比,雙方仍不在同一個數量級,但是讓錢伯斯擔憂的是,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從2011年開始,華為重新組建了企業業務BG,再次瞄準了思科口中的“蛋糕”。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業內知道,去年谷歌125億美元重金并購摩托羅拉移動,按照業內的分析有兩點。一是針對谷歌Android可能面臨的專利訴訟所采取的防御措施,即所謂的專利盾牌。這之中,摩托羅拉17000項的專利應該是并購的核心;二是利用摩>>>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1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