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BB機到“大哥大”,再到如今的“iPhone”,清明祭品也來趕時髦,只要社會上流行著的,掃墓時也都有。昨日是清明節(jié)正日,市民帶著大包小包的祭祀用品前往祭拜先人,除了傳統(tǒng)供品,還有不少的紙扎祭品,包括別墅、房車、電腦等,甚至比現(xiàn)實生活中的還要豪華奢侈。
“LV包包”、“D&G皮帶”、“純金手表”、“智能手機”……昨日上午10時多,在西麗報恩福地墓園的祭拜現(xiàn)場,市民將帶來的祭品整齊擺開,在完成清掃后一一燃燒,不遠處是轟隆隆的鞭炮聲。
“活著的時候享受不了,那就在他去世后象征性地供奉一下”。前來拜祭的羅先生表示,全部祭品共花費500多元,與往年相當,“種類沒有多少變化,就是多了樣式選擇”。而另一位市民陳先生一家盡管選擇鮮花拜祭,但還是搭配了祭品小套裝。
這樣的選擇,實實在在地反映在市場上,紙扎用品隨著現(xiàn)實的生活用品、家庭電器、電子設備等更新?lián)Q代,也來了一個升級。在市內的不少祭祀用品店,豪華別墅、平板電腦等套裝占據(jù)門面,而在網絡平臺上,這些用品更是無孔不入。
在淘寶網上,只要輸入“祭品”關鍵字,就會出現(xiàn)專門的分類,今年流行的“蘋果祭品”更是首當其沖,成為店主們主推的貨品,“原裝充電器,高級耳機,USB充電器……給您天堂的親友最真實的享受”。雖然成交量只有一兩筆,但也算趕了一把時髦。
上世紀80年代衣服鞋子基本配備“那時候燈少晚上都很黑,能有個手電筒用就不錯”
昨日中午,市民鐘松華剛從大浪龍山公墓祭祖歸來,談起祭祀的物品,他說從傳統(tǒng)上看,都會燃香點蠟燭、燒冥幣供金豬,在這方面現(xiàn)在和以前大致相同。但在祭祀的“生活用品”上,則有明顯變化。鐘松華說上個世紀80年代,人們都燒過紙做的手電筒,“那時候燈少晚上都很黑,能有個手電筒用就不錯”。
“從很久就有紙扎的傳統(tǒng),衣服鞋子一直都有。”家住布吉的周先生表示,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燒祭品控制得比較嚴,所以燒紙扎的并不是很多,到80年代才興起,但是當時燒的基本上是衣服鞋子,偶爾會有紙扎的項鏈、手表等,“這一些是基本配備,現(xiàn)在也有燒”。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LinkedIn的資料顯示,51歲的安德森在諾基亞工作了27年,他于2005年至2009年間擔任諾基亞集團執(zhí)行委員會成員,并于2009年被任命為主管企業(yè)合作和業(yè)務開發(fā)的高級副總裁。他最近還在諾基亞與微軟(微博)的合作中發(fā)揮了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清明祭品趕時髦:“iPhone套裝”熱賣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