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齊騰)“一周的時間,我已經收集了17條詐騙垃圾短信”,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處副處長陳偉才用了大部分空閑時間做了一件事——收集人大代表們手機中的垃圾短信。
曾經與國際刑警組織聯合破案的陳偉才介紹,如今東南亞各國已經遍布面向中國的電信詐騙犯罪窩點,“通過改號器將號碼轉為國內號碼”。而詐騙手段則包括假借“法院傳票”、“汽車退稅”、“涉嫌洗錢”、“郵包涉毒”等緣由誘使事主上當。
陳偉才提供的資料顯示,僅2011年全國就發生了短信詐騙案件10萬余起,造成群眾損失40多億元。而在陳偉才的建議中,提到電信運營商。“電信部門出于巨額利潤的誘惑,沒有對群發的詐騙短信進行過濾,這是因小利失大義!”陳偉才不客氣地指出。
“是技術上有難題不能甄別詐騙信息,還是運營商不愿做?”廣州市副市長王東好奇地問。陳偉才舉了一個去年發生的案件作為回應:2011年,廣州市民楊先生不堪垃圾信息襲擾,將手機號碼運營商告上法庭。結果作為被告方的公司接到法院傳票后將原告列入一份“紅名單”,并稱“那份紅名單基本都是政府重要領導等級別的人,原告能享此待遇,可看出我們的誠意”。
在陳偉才看來,這說明電信運營商完全有可能通過技術手段排除垃圾短信,比如一個號碼群發上萬條,就理應對其進行甄別。“這并不涉及對隱私的侵犯,因為很少有正常的短信會群發上萬條”。
事實上,根據2011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頒布法規明確規定“明知他人實施詐騙犯罪,為其提供信用卡、手機卡、通訊工具、通訊傳輸通道、網絡技術支持、費用結算等幫助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陳偉才說,假如運營商們能夠攔截垃圾短息卻因為利益原因沒有攔截,那么“和從犯沒有什么區別”。
饒有意味的是,因為春節時候要給市民群發“警惕垃圾短信”的提醒短信,陳偉才所在的公安局迄今為止還欠了運營商18萬元的短信費。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3月9日,北京國貿大酒店群賢齊聚,高朋滿座。由遼寧省政府主辦,省科技廳和葫蘆島市政府協辦,綏中縣政府和遼寧東戴河新區管委會、《IT時代周刊》承辦的遼寧東戴河新區投資環境說明會在這里隆重舉行。愛立信中國區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垃圾短信令用戶不堪其擾 人大代表紛提建議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1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