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和小米上了新聞聯播了,這個事情總覺得有些些詭譎,許久沒有關注小米,今天翻看了一下,出現了很多新東西,比如員工數量已經飆升到了六百,比如融了幾次資,比如宣稱要虧損三年和蘋果搶高端用戶,再比如和電信之間的合作以及臨時下調了機器的價格。配合的軟文也把小米夸成天上人間,似乎又是一個電商的奇跡,2012年號稱要達到四十億的銷售額從而干掉凡客。
一路下來,倒是十分佩服小米公司的公關能力和營銷能力,事實上,雷軍的長處在這里發揮的淋漓盡致,比如融資的能力,比如炒作的能力,只不過實際情況就沒有外表看上去那么美了。小米預定用戶紛紛發帖聲稱,要求付款的短信提前來了一周到十天的時間,比如原計劃2月10日-12日發貨的預訂用戶,2月1號就被要求付清余款,而按照規則,應該只提前三天,從這里推斷大概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資金鏈吃緊,提前回籠資金。另一種則是發貨能力保持滿額的前提下,前面的預訂戶放棄購買,所以后批用戶發貨前移。其內涵,不分析。
相關閱讀:小米手機售后服務拖后腿 開放維修市場恐遇成本危機
小米手機互補計劃懸空 雷軍移動戰略變味
一個用戶眼中的小米手機:其實真不咋樣
小米之前的蘋果戰略實際上目前已經完全錯位了,其軟體核心miui的商業價值完全不能和itunes相提并論,本寄予厚望的米聊已經被微信完敗,從起初的優勢,到現在已經被拉開了幾倍的用戶數,同時還不斷有類似應用蠶食米聊的用戶群。這一點是非常殘酷的,可以和騰訊粘度競爭的一大藍海就是通訊錄關系,之前小米甚至做夢靠這個顛覆騰訊帝國。所以,從米聊失勢,小米事實上最后一點希望也喪失了。所以,小米也放棄了開始的只有網絡渠道訂購的戰略,開始和運營商合作。這種合作的唯一目的就是固定出貨量,而大出貨量的核心目的還是賺硬件收益。在找人接盤這方面,雷軍絕對是一個高手。
目前看,小米運營成本高企,六百人的團隊規模,一年運營成本不低于一個億,而在安卓軟體上的收益還只能是明天的夢想。安卓平臺和蘋果平臺最大的差別不是技術,而是商業價值,蘋果平臺的人群相對高端,有付費意識。而安卓本身就是一個替代性的定位,用戶付費意識很差。從這個角度講,試圖用安卓平臺模仿蘋果模式的結局必然是失敗的。----最可怕的還有聽說還要招1500人。。。。
小米戰略錯失遠不止上面所述,比如目前定位于虧損三年和蘋果爭高端用戶,這是純粹的癡心妄想,蘋果的目標客戶就是去買摩托羅拉也不會去買小米,既不時尚,也不高端,強調性價比本身就是山寨的最大特征。所以,這個用戶,小米是不可能爭到的。而低端人群目前正在智能手機千元風暴里面洗禮著,這個檔次手機就是靠走量來獲得硬件收入的。所以,小米自己說的針對發燒友還是正確的,這批人就屬于白領這個階層,準確的說就是夾心層。這批人最大的特征就是,數量并不多,消費能力也一般,但是聲音特別大,中國網上粘度高的就是這批人。所以,小米的聲音也就大了,但聲音大,和收錢多是兩碼事。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周五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表示,蘋果沒有侵犯HTC專利技術。 北京時間2月18日消息,ITC裁定蘋果沒有侵犯HTC專利。 周五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表示,蘋果沒有侵犯HTC專利技術。蘋果與HTC曾互訴對方侵>>>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小米仿蘋果戰略錯位 成融資炒作項目典型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1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