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華為可能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制造商。2011年華為的年銷售額預計將達到2,000億元人民幣(317億美元),其中約2/3部分(210億美元)的收入來自于電信設備,這一數字超過愛立信2011年198億美元的電信設備收入。
從1988年2萬元人民幣創業起家的華為,發展到2011年海外銷售超過75%的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企業,華為的市場銷售成功首先來自于研發舍得持續大手筆投入。2012年2月華為CEO任正非在歐洲競爭論壇上表示:2011年華為的研發開支為37.6億美元,注冊的專利數量位居全球第二;而過去 10年華為研發總投入達到150億美元,令華為的專利項目達4萬個。華為用自身的實例告訴我們“NO PAY NO GAIN”。有充裕的研發資源投入,企業發展才能有后勁。
而反觀中國那些制造和科技類上市企業,在本行業擁有200項以上專利的企業廖廖。
這個巨大的反差首先來自于研發資源的投入。華為公司的研發資源投入持續不懈、圍繞戰略、不計一時一役成敗、并且徹底壓倒競爭對手,確保華為能不斷取得市場勝利,是華為擁有無窮的后勁能不斷趕超所有全球最優秀競爭對手的強大支撐。
2011年華為的研發與創新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20個“創新中心”擁有6萬名員工,在6個國家里分布有17個研發中心。華為收購了英國CIP光子研發中心,持續加強其在光通信技術研發能力。華為在美國高科技企業最密集和最活躍的硅谷灣區圣克拉拉市新建成了一座研發中心,吸引美國高科技人才近千名。
當前華為在全球熱門的云計算領域擁有一萬名工程師,在智能手機領域擁有五千名以上工程師。這些基于行業領先技術的巨大投入,是華為未來全球市場和銷售持續增長的保障。2011年華為全球總部落址深圳,項目擬投資超過200億元,將建成華為支持與業務總部平臺,其中投入的研發領域有:芯片設計中心、創新與研發中心、軟件平臺及各類尖端技術儲備研究中心。華為的未來的發展將基于芯片設計、軟件平臺及相關的尖端技術,并在各項應用領域更貼近客戶的開發。
相形之下,如果仔細去剖析國內某些上市公司財報,會發現一些年銷售額已達到百億的號稱高科技企業,研發人員也才近百人,讓人們不得不對這些企業的發展后勁充滿置疑。一些上市公司的利潤幾個億,投入在研發領域的不過幾千萬。還有一些上市公司將企業的十多億資金用于打新股、投資理財產品,甚至投資于礦山、酒店、地產行業的不在少數。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中國新華電視”作為一個新的股份公司簡稱于2月8日上午9時起正式在香港資本市場亮相,新華社視頻資產在港重組上市基本完成,新華社的境外電視事業發展由此獲得一個國際資本市場平臺支持。 中國新華電視作為一個新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華為成功的神話能延伸到手機上嗎?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2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