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記者 郭鋼)國務院國有資產委員會副主任邵寧上周透露,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將使國企向兩個方向集中,未來會逐漸形成兩種不同類型國企:公益型國企和競爭型國企。
其中,石油、石化、電網、通信服務等領域的國企將向公益型國企方向改革。公益型國企除了上述行業的央企,還包括供氣、污水處理、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地方國企。而剩下的央企基本為競爭性企業。
針對公益型國企,邵寧同時指出,此類國企具備四個特征:首先,其產品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基本條件;第二,在經營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壟斷或寡頭競爭;第三,定價機制由政府控制,該類企業自身沒有定價權;第四,企業社會效益高于經濟效益,應經常承受政策性的虧損。
引人關注的是,這是首次將通信服務企業歸入公益企業的行列中。實際上,對于電信運營商身份的介定討論,一直未曾停止,國資委目前對運營商的考核也完全按照競爭型國企的范疇設定。
《中國青年報》對此發表評論認為,讓一部分國企走向公益化,讓另一部分國企在市場競爭中自我發展或自我淘汰,這較之于眼下的大包大攬、政策性供血已有很大進步。不過,將“三桶油”、電網和電信企業也一并放到公益型的籃子里,這未免令人費解。
IT評論人士毛啟盈表示,對于電信企業來說,這個定義對自己來說非常尷尬。一方面,拼打了10余年,終于承認自己是公益型企業,惠民工程得到了官方承認;另一方面,要承擔退出的風險。既然是公益型企業,也要面對市場的考驗;既不準公開競爭,也要按照紅利進行考核,而且,自己承擔退出風險。到底是做公益,還是做市場?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12月9日,高通宣布推出快速開發平臺和生態系統QRD,以此拓展中低端智能手機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信運營商或轉型公益 壟斷地位難改變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2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