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摩托羅拉和諾基亞這兩個老牌手機帝國,蘋果顯示出了基礎專利儲備不足的弱點。
和微軟并肩作戰,2011年蘋果公司也在全球范圍內,對競爭對手開展大范圍的“專利侵犯起訴”運動,引發了一場專利核戰爭。兩家公司的起訴對象均是手機廠商,這些廠商有一個共同特點:使用谷歌安卓系統。
不同的是結果。微軟在這場專利戰中獲得了滿意的結果,順利地從HTC等手機廠商嘴里,搶下價格不菲的“專利使用費”,而蘋果卻沒有撈到油水,并碰了顆大釘子。
上周六,德國的一家法院判決蘋果侵犯摩托羅拉移動的專利,將針對蘋果多款產品發布進口禁令,其中包括iPhone和3G版iPad。盡管蘋果公司決定提出上訴,但在上訴期間蘋果仍需執行禁令。
禍不單行,上周日蘋果在澳大利亞對三星的上訴行動宣告失敗。澳大利亞取消了對三星平板電腦的禁售令,經過四個月的激烈斗爭,蘋果還是沒能阻止三星進入澳大利亞。而稍早前,美國加州地方法院也否決了蘋果提出的針對三星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在美國的禁售令申請。
蘋果和微軟的不同結果,源于他們儲備的“專利核彈”當量不同。
不同于蘋果,微軟掌握著大量基礎專利,在軟件領域稱得上是“核大國”。安卓是基于Linux開發的手機操作系統,Linux都得向微軟交專利授權費用,HTC這些手機廠商當然也跑不掉。
蘋果則不同,其專利更多集中在手機的外觀及一些創新設計,在“手機、操作系統、應用”這個大生態圈中缺乏基礎專利。反觀其競爭對手谷歌,收購“手機鼻祖”摩托羅拉之后,谷歌獲得了大量基礎專利,并以此在德國勝訴。
這個結果不由讓人想起此前蘋果與諾基亞的專利戰:今年6月,蘋果同意向諾基亞支付數億美元,作為在iPhone上使用諾基亞知識產權的賠償。
比起摩托羅拉和諾基亞這兩個老牌手機帝國,蘋果顯示出了基礎專利儲備不足的弱點。
既然如此,蘋果為何要主動發動這場專利戰爭?
“如果需要的話,我要用盡最后一絲力量和蘋果賬戶里的全部400億美元現金,來糾正這個惡行,我要摧毀安卓。因為它是個偷竊的賊,為此我不惜發起熱核戰爭。”這兩句話摘自《史蒂夫喬布斯傳》,來自已逝世的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的原話表明,蘋果發動專利戰的動機中,除了商業競爭因素外,還有著個人感情因素。
推薦閱讀
小米曾采用網絡訂購的方式零售小米手機,可最終由于訂購量和供應鏈配合不夠完美,被迫停止預訂放號。這次聯通要一次性收貨,對小米來說又是一大考驗。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子山)最新消息顯示,雷軍的小米手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基礎專利不足成蘋果軟肋 專利戰含個人因素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2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