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點:是更加開放的競爭還是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公益型國企只是個愿景?
近日,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在公開場合表示未來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將使國企向兩個方向集中:一個是公益型國企,另一個是競爭型國企。而通信、電網、石油石化等領域企業被歸類為公益型企業。對此,艾媒咨詢CEO張毅認為:“從理論上說國有壟斷型企業歸為公益型企業是可以的,但是即使成為了公益型企業,可還是處于壟斷狀態,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國企到底是走公益型企業還是競爭型企業應該是由市場去辨別。”
從1978年改革開放,國企改革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這其中包含通信行業。從第一輪的“打破競爭,引入競爭”移動、聯通、鐵通、網通、吉通、電信等“數網并存”的局面,到對電信的南北拆分到取消舊的信產部,成立工信部以及后來的移動、聯通、電信三家鼎立的格局,電信行業進行了徹底的國企體制改革,并形成了較高的市場化形態。
“如果國企歸為公益型企業,不追求利潤而完全依靠國家補貼,即使這樣還是要向老百姓收費,而在老百姓眼里國企還是在賺錢。國資委提出這樣概念就是迫于群眾對央企高利潤的不滿和牢騷而提出的,這樣并不能解決老百姓的抱怨。提出公益型國企完全是出于國資委的一廂情愿,這只是個愿景。”張毅表示。
相關人士也是表示:“國企公益化無疑使改革又返回到了二三十年前,這是一種歷史的倒退。”而且,不追求利潤的企業沒有競爭的壓力,也就沒有創新的動力,行業就很難向前推進。
“與其這樣,不如開放競爭,將國企的壟斷范圍縮小,自由競爭,國資委在這里面只要把握好一個度就可以了。”張毅建議。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德國地方法院9日裁定,蘋果公司產品侵犯摩托羅拉移動公司的專利。裁定中還包括進口禁令,禁止德國進口蘋果iPhone手機和3G版的iPad平板電腦。在移動設備的專利爭奪戰中,蘋果公司受到重創。 美國蘋果公司日前決定對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信業公益性內涵引發爭議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2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