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火爆的市場行情,正在激發手機廠商在千元智能機上投入更多熱情。為了爭奪這塊市場,在運營商的推動下,廠商也不斷在刷新著千元智能機的配置,2.8寸屏已經成為歷史,現在3.5寸屏、600MHz主頻已經成為市場主流。不過廠商“軍備競賽”并未就此止步,12月初酷派聯合中國電信推出了4寸屏、800MHz主頻的千元智能機新品,這將引發更多的廠商提升機器配置。
業內人士認為,4寸屏已經能滿足大部分用戶對手機需求的極限,而在CPU配置上,千元智能機則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明年將向1GHz主頻升級。
廠商并非“虧本賺吆喝”
酷派5860的上市,將國內千元智能機帶進了4寸屏的時代。再加上這款機器配有800MHz主頻,1299元的售價,不得不讓用戶感嘆現在的千元智能機性價比很高。但是,高配置和低售價卻讓一些用戶產生了疑慮,酷派是不是在“賠本賺吆喝”?
其實不僅是酷派5860,此前有報道稱千元智能機大多是“賠本賺吆喝”,目前熱銷的千元智能手機基本上是以成本價來銷售,報道稱千元智能機的物料成本在98美元左右,再加上研發、營銷費用,銷售價格在1500元以上廠商才有錢可賺。
“廠商肯定不會賠錢做生意,又不是慈善機構”,深圳一位千元智能機廠商人士對記者表示。
半導體應用聯盟(SAU)分析師劉輝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千元智能機的物料成本目前在80美元左右。成本分布主要有:主處理器15美元;MCP8美元;WiFi、GPS、藍牙、收音機等外圍器件8美元;LCD屏12美元;外殼10美元;PCBA板價格3美元;貼片費用2.5美元;4G存儲卡2.7美元;設計公司的利潤5美元以上。“每一塊會有略微的出入,但基本的物料成本就在80美元左右。”劉輝表示,再加上研發成本,廠商賺得不多,但也不會虧本。
賺錢靠規模效應
廠商顯然不會虧本去推千元智能機,但是想要賺錢也不是易事,只有銷量上去,有了規模效應才能賺得多。
華為終端中國區CEO楊曉忠在北京通信展期間曾表示,規模化銷售將有助于成本的降低,一般來說,千元智能機的銷量達到百萬部以上都是賺錢的。現在,華為、中興、酷派、聯想等廠商都有一款或數款千元智能機的銷量突破了百萬級。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小米手機已被中國聯通選為定制手機,雙方將于本月舉行發布會,屆時,中國聯通將對小米手機提供一定額度的話費補貼,具體補貼力度或與iPhone4保持一致。 據中國聯通相關負責人透露,小米手機已被中國聯通選為定制手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千元智能機“升級”大戰 賺錢靠規模效應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2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