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定義為“收集用戶信息以改善服務”的軟件,卻因為收集的內容越來越多,越來越細,最終演變成用戶身邊的“定時炸彈”,變成了窺探用戶手機隱私的“病毒”。
上周,有消費者將三星、HTC和CarrierIQ(以下簡稱CIQ)三家公司告上了法庭,稱其違反了《美國聯邦竊聽法》,通過軟件記錄用戶按鍵操作等私人數據,發送至運營商。和三星、HTC相比,CIQ顯得名不見經傳,而事實上該公司才是事件的主角,相關軟件由其設計開發,并交由美國電信運營商,內置在后者銷售的智能手機中。
與常規第三方應用軟件不同的是,該軟件在手機出廠前便被安裝,沒有一定基礎的普通用戶不懂如何卸載。記者求證了解到,目前國內上市的各類智能手機并未安裝該軟件,但從美國市場流入國內的水貨智能機則不然。如果你也是該類手機用戶,可能已然墜入了被監控的境地。
CIQ誰之過?
上周,國外一位安卓應用開發者發現,名為CarrierIQ的監測程序一直在收集包括HTC、三星、黑莓、諾基亞手機用戶的私人數據,其中包括網頁訪問地址、文字信息和記錄鍵盤行為等。不久后,在美國,便有消費者將上述其中幾家企業告上了法庭。
隨即,有關“誰是主謀”的問題開始在整個行業間蔓延,CIQ、手機廠商和運營商之間亦展開了相互推諉的“拉鋸戰”。首先是Android手機主要生產商HTC及三星承認終端確實裝有CIQ,但隨即表示此乃美國運營商要求預裝的,數據直接發送至運營商服務器,與終端商無關。
而蘋果公司也發布聲明稱,已在采用最新版本iOS5操作系統的大部分設備中,停止了對CIQ的支持,并稱會在下一次系統升級中完全移除該應用。
昨日最新消息,CIQ官方亦跳出來“喊冤”,其副總裁安德魯·卡沃德(AndrewCoward)回應稱,從用戶處收集的信息僅僅是故障日志,并未存儲和外泄短信內容。最后更表示在用戶手機里安裝軟件并收集用戶信息,都是運營商的意思。
隨即,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斯普林特公司和美國移動電信公司等美國三大無線運營商都承認使用了該軟件,但強調是為了監控網絡服務,沒有出售相關信息或獲得利益。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據臺灣媒體報道,蘋果公司將其iOS系統其中一項核心專利授權給諾基亞和IBM。 據了解,這項專利是讓使用者在滑動超出網頁文件邊緣時,可以看到背景圖案的回找(scrollback)功能。 有報道稱,蘋果甚至在2010年11月與三星>>>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3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