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展臺不遠處,包括HTC、華為、中興、酷派等新秀的展臺就“闊氣”了很多,真機多,駐足者也多,中興甚至搶先發布了首批搭載Windows Phone7.5系統的智能手機Tania。“在智能手機時代,遲緩的反應機制使其產品和系統在研發上市環節滯后,諾基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易觀國際分析師孫培麟稱。
其他層面的壓力也在蔓延。近兩個月中,有媒體關于“諾基亞渠道崩盤”、“為WP7手機上市清理庫存”的報道,迅速被轉載,并迫使諾基亞出面澄清。北京迪信通公司副總裁金鑫也認為有些說法經不起推敲,諾基亞是全球手機制造商中以銷定產做得最好的企業,它的多周訂單管理機制使其可以預測到下一個月的產品銷量,進而調控原材料采購和生產,清理庫存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目前問題的本質在于諾基亞正面臨一個產品創新的斷檔期,缺乏重磅級產品。”有諾基亞分銷商人士稱,盡管諾基亞目前在中低端市場還有大量的非智能機在銷售,但危機已經存在。
在最輝煌的時候,諾基亞盤踞了全球手機市場40%的份額,為芬蘭政府繳納了占全國21%的企業稅。但其興也勃焉,其衰也忽焉,在從2007年至今的短短4年中,諾基亞的市值已暴跌75%,曾一度被傳將被微軟收購。
昨日因種今日果。2007年當喬布斯將全新玩法的iPhone手機的神秘面紗解下,迎接粉絲們起立歡呼時,諾基亞做出了這樣的判斷:“我們早就試過觸摸屏,但消費者并不感興趣。”
事實上,諾基亞提出智能手機概念機比iPhone早了10年,觸控技術比蘋果早3年,Ovi比蘋果App Store早了1年。諾基亞創新部門前主管Juhani Risku曾撰文稱,在諾基亞研究院有5000名專業人士,其中有500人極為出色,有著“殺手級的靈感”,不幸的是,他們研究出來的創新方案,最終出現在了對手的手機上。
究竟是什么阻礙了諾基亞的創新步伐?曾經的霸主為何會陷入如此的窘境?
失效的成功密碼
上世紀90年代,諾基亞曾一度擁有五大部門:消費電子(歐洲第三大彩電商)、移動電話(歐洲第一、全球第二的手機商)、電信(主攻運營商市場)、電腦及電纜設備業務和基礎工業業務(主做橡膠、化工等),但過于多元化的擴張,使其一度出現虧損。
1992年走馬上任的新總裁約瑪·奧利拉(Jorma Ollila)做出了一項作為挑戰者的正確決定,放棄除移動電話和電信之外的其他業務,傾盡全力主攻GSM通信標準的技術和產品,并最終一舉超越摩托羅拉,成為2G時代的霸主。
與GSM共沉浮的歲月中,諾基亞逐漸摸索出了多項競爭的法寶:良好的產品和通信質量,這是作為移動終端產品的最基本的要素;發達的渠道體系,嚴格的渠道管控能力,使得其經銷商和商店遍及全球各地,包括一些人跡罕至的地方,這是其他品牌所不能達到的;豐富的產品線,諾基亞的產品線可以覆蓋高中低端各個價格段,滿足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完善的售后體系,售后網點分布極廣。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已推出“間諜檔案”(SpyFiles)項目,一個涉及25個國家和地區,對公民進行間諜活動的監視監聽行業浮出水面。 【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外媒報道稱,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諾基亞的創新窘境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3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