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今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的歷史并不悠久,但從電話、計算機、互聯網到移動電話,大部分都源自這個大洋彼岸的國度。筆者認為,美國在創新領域的如下做法值得國內業界學習。
首先,文化上鼓勵創新發明。盡管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富爾頓發明輪船的時候,都遭到了不少“不可能先生”的嘲笑,但整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是支持創新發明的,這也是發明家們勇于堅持不懈的原因。特別是在發展的初期階段更應該提倡冒險和激進,如果一個民族或企業只是強調謙虛謹慎,那創意的誕生自然是困難重重。
其次,環境上營造溫床土壤。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或產品的成功都必須依靠整個價值鏈的共同發展。蘋果公司的成功,恰恰是基于其“生態環境”的成功營造,即推出了一種嶄新的商業模式,使之與傳統的設計、制造、銷售模式區隔開來,對外封閉、對內開放,使得這種環境能夠產生“滾雪球”效應。
第三,經濟上提倡長期回報。目前,移動互聯網的商業周期確實縮短了。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應當鼓勵在允許的條件下大膽“試錯”而不是總要求短期內的經濟回報。實踐證明,許多一開始不起眼的應用如今都成了叱咤風云的“大腕兒”,并且能夠給開發者和運營者帶來巨大利益。
第四,社會上承認多元價值。許多發明創造并不能簡單以經濟利益來衡量其成敗得失,互聯網上許多非營利性質的網站也大受歡迎,并且擁有很高的社會聲譽,這也是價值的一種體現。承認多元價值、承認不同形式的“成功”,才能讓整個產業生態系統更加豐富繁榮。
在中國沒有互聯網瘋子,不是因為中國人不夠“瘋”,而是中國的創新環境實在讓人“瘋”不起來。美國借助互聯網發端之機成為了互聯網時代的實際掌局者,而面對更加開放的移動互聯網,我們是否還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呢?
日前,美國和臺灣的部分iPhone合作運營商已經開始抱怨,蘋果公司攫取了大部分的利潤而把傳輸通道壓力巨大、擴容成本高的“包袱”甩給了運營商。那么國內運營商在興沖沖地奔著iPhone5而去的時候,是否也應暫緩腳步進行冷靜思考呢?
推薦閱讀
諾基亞已經裁減了羅馬尼亞Jucu工廠的500名員工,諾基亞該工廠共有約1830名員工。由于訂單量的下降,諾基亞這一裁員的時間比預期中早一個月。 諾基亞已決定關閉羅馬尼亞工廠,以削減成本并使公司運營更流暢。該工廠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蘋果吞掉過半利潤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3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