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知名信用評級公司Fitch發布報告稱,印度國有與私有電信運營商預計到2012年將繼續面臨虧損。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市場競爭過于激烈以及ARPU值降低,據了解,印度電信企業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僅為0.01美元。
在過去幾年,印度電信業曾經以每月1500萬用戶的高速增長而被視為電信掘金的金礦,而其高度的開放也吸引眾多海外巨頭進入市場。而近年來,印度電信業陷入虧損泥沼,也頻頻有運營商退出市場的消息,讓人難免會對其發展政策產生質疑,而另一方面,聯想、中興、華為等廠商不斷進軍印度市場的戰略也受到懷疑。
看似矛盾的現象背后,有關電信市場自由或者壟斷的效率值得業界思考。
虧損泥沼
近年來,印度電信運營商不斷陷入虧損,在市場份額排名前10位的運營商中,有7家運營商在不同時期陷入虧損。主流運營商 BSNL2009-2010年虧損1.78177億美元(182.3億盧比),RCOM(RelianceCommunications)負增長,ARPU值三年間從9美元下降至3美元。外來掘金者也難逃厄運,以并購方式進入印度市場9個月的挪威電信損達5.56億美元后撤出。
業界普遍認為電信業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競爭過于激烈,運營商把資費降了再降。在Bharti和沃達豐之后,Reliance近日宣布將語音資費下調至每分鐘1美分,一些運營商甚至把費率降到了每秒鐘0.01盧比,合一分鐘才0.01美分多一點。
盡管電信資費降低在全世界是普遍趨勢,但印度的通信資費降到世界最低,源于印度市場的過度競爭。自上世紀90年代印度允許私有資本進入電信市場起,印度電信市場開放程度不斷加大,2005年印度政府將國內電信行業的外國直接投資比例上限從原來的49%提高到74%,印度電信服務業對外開放的力度已經超過了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電信市場的開放也吸引了眾多外來者,新的運營商初入市場,沒有別的手段,只有將價格降到更低,或者是采取以秒計費的方式來吸引用戶。2009年進入市場的TataDoCoMo公司,這家印度Tata和日本DoCoMo的合資企業的開路方式,就是按秒計費。
目前,印度有14家移動運營商,私有運營商占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這14家運營商的市場份額也在不斷變動中,2008年底第一位的 BhartAirtel占有21%的市場份額,一年后市場份額變為31%。在固話市場則相對集中在兩家國有國有運營商BSNL和MTNL,市場份額分別為 83%和9%,其他幾家私有運營商占據8%的市場份額。
即使在3G牌照發放后,受制于3G終端和內容瓶頸而增長乏力,在遵循梅爾卡夫定律的電信業,價格戰仍然愈演愈烈。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諾基亞和微軟宣布合作后,業界在等待了8個月的時間后終于見到了它們的第一批WindowsPhone智能手機,它能恢復諾基亞在手機市場的昔日榮光嗎? 醞釀許久的諾基亞WindowsPhone7(以下簡稱WP7)手機終于亮相,它被視為目>>>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印度電信價格戰導致運營商普遍虧損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3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