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領域目前最受關注的除了李開復的創新工場,雷軍的小米布局戰略算是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不過,移動互聯網實驗室分析認為,雷軍的小米布局戰略,難以在3年內獲得成功。
大家知道,雷軍的所謂移動互聯網布局小米,其本質上就是模仿蘋果的做法,也就是在硬件、軟件和操作系統等核心環節上布局,實現一個封閉的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我贊同雷軍對封閉的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對用戶體驗保障的判斷,但對于他在中國現有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實踐有些擔憂,因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環境不同于美國。
第一,雷軍想做的小米手機,看起來是需要跟很多手機廠商進行競爭,至少有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這些傳統的手機廠商,還有就是聯想和HTC等新進入者,雖然雷軍稱硬件加工外包已經成熟,但小米科技要達到蘋果的外包水平,我認為幾乎沒有機會。
雷軍看中的是一手掌控手機制造的價值——可以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用戶體驗,這也是蘋果成功的原因之一。但是在人人皆知的2011年,雷軍有無機會真正推出一款人人都想買的小米手機(目前小米手機還是所謂極客購買的產品),我覺得可能性比較小。從雷軍號稱的豪華管理團隊來看,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實現這樣的營銷計劃,特別是有大量的競爭對手環視的情況下。
其次,小米可以還看中了手機操作系統的價值,這也是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所有人都看重的領域。如果小米科技可以成功,我覺得那也是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也就是借助Google的Android,廠家也可以自己搞出一個最佳的二手貨。
長期跟蹤運營商的經驗告訴我,如果小米科技可以把小米操作系統搞成功,那么中國移動搞的OPhone就沒有什么理由不成功。也許到了那個時候,中國移動還可以跟小米科技合作。不過我了解的情況是,給中國移動定制OPhone的公司管理團隊,也是來自于外企管理團隊。
最后,小米科技布局的移動應用,這個類似于App Store的設想,毫無疑問是不錯的,但如何在現在人人都做App Store的環境下獲得成功,還缺乏足夠的理由。
我覺得小米可能在某些細分領域獲得成功,但絕對不可能是所謂高端智能手機這么泛泛的目標,而是諸如某個或某幾個行業應用領域,為他們定制一些行業應用,這樣形成一個有價值的市場還是可能的。我現在能夠想得到的市場就有學校、政府或者其他具有潛力的市場,也許雷軍原有的經驗能夠幫助小米團隊獲得成功?(文/胡權)
推薦閱讀
諾西的大規模裁員,既可理解為全球電信設備制造業競爭加劇的結果,又可理解成歐美債務危機持續惡化的必然。 對于當下歐美而言,正在從蕭瑟的深秋,邁入更為冷酷的寒冬。在歐美債務危機持續惡化之下,新一輪裁員潮正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雷軍的小米戰略三年內難以成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3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