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時期,有些國家會找各種借口刁難來自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以達到保護本土企業的目的。最近,中國電信設備商華為等企業在美國就遭遇類似情況,受到涉及“國家安全”方面的調查。據《華爾街日報》11月17日報道,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將調查華為和中興等中國企業在美國擴張業務的過程中是否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潛在威脅。
擔憂“國家安全”毫無根據
據報道,美國密歇根州共和黨眾議員、情報委員會主席羅杰斯對外介紹,美國相關部門嚴重關切華為公司,可能還有中興及其他基礎設施公司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的潛在威脅,因此將利用情報委員會的一切資源展開全面調查。羅杰斯稱,情報委員會已經對此事進行了初步調查,包括簡要匯報情況和約談情報官員。
對此,華為公司相關人士表示,華為生產的設備嚴格按照運營商的要求生產,完全符合其所在國的法律法規。所以,美國國會所說的“國家安全”問題是不存在的。
華為公司對外關系主管普拉莫回應說,全球前50大電信服務提供商有45家使用華為產品,至今沒有出現任何安全事故。華為歡迎對相互依存的全球供應鏈可能給網絡安全帶來的問題進行公開公正的審查。但他同時指出,這種所謂“國家安全”的擔憂是“模糊且毫無根據的”。
找借口刁難中國企業
事實上,美國對華為等中國電信企業的安全擔憂已不是第一次。2008年,華為試圖收購美國一電信企業,但終因美國政府所謂“國家安全”的擔憂而放棄;2010年8月,華為準備向美國電信運營商斯普林特公司供應設備時,8名共和黨參議員致信總統奧巴馬及財長蓋特納要求對此事進行全面調查,以評估可能的“國家安全威脅”;同年,華為試圖再次收購兩家美國公司時,又因類似原因被阻。面對美國的頻繁調查,華為的員工已麻木,一位員工說:“(調查)不時都有傳出,這次也不意外。”
然而,屢次擔憂之后的調查并沒什么結果。普拉莫對此曾氣憤地表示:“不要再人為制造恐懼。如果你有什么要說的,那就拿出證據來。”同時,屢次的擔憂和調查也產生了令美國同行高興的結果,就是華為等中國電信公司被成功地阻擋在參與收購美國公司或利潤豐厚的大型合同招標的市場之外。
“幾次調查無果,但造成讓別人不敢與中國企業做生意的氣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對本報記者說,中國人不太會用這個辦法。若打起貿易戰,我們也可以找有關機構調查在中國的美國電信企業。
美國政府調查背后的目的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打壓中國企業保護美國企業,實行貿易保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副院長蔣先玲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開始時歡迎中國企業過去,一旦發展壯大了,人家就會找各種借口限制你,以達到保護自己本土企業的目的。
通信業資深分析師王一江認為,此次美國國會對華為的調查,根本不是擔憂所謂的“國家安全”,而是幫助美國電信企業阻撓華為這樣的中國企業進一步進入美國市場。
據了解,作為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商的華為,目前占據全球移動通訊設備市場1/5的份額,并已向美國農村和芝加哥等地區十幾家小型運營商銷售電信設備。目前華為在美國有1500名雇員,去年它在美國的商品和服務開支為61億美元。
要習慣來自國際的挑戰
專家指出,面對美國政府設置的重重壁壘,華為、中興等國際型企業,要習慣來自國際的挑戰,要有平常心。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劍秋認為,中興、華為這些企業不僅在美國遇到了這些挑戰,在印度、在歐洲、在世界各地都遇到了挑戰,這正好說明了華為、中興在國際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強,也說明中國國力越來越強。國際化道路從來就不是平坦的。
曾劍秋建議,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首先要了解國際規則;第二,在國際化道路上肯定會有各種磕磕碰碰,要有平常的心態;第三,最重要的是自身要有實力。這種實力不僅是有技術能力,有走入世界的決心和戰略,更重要的是在應對這樣的突發事件,應對這些挑戰的過程中要有超前的研究,去積極應對。
蔣先玲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時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在擴張過程中盡量本土化,盡量雇傭當地人,這樣才有可能得到當地民眾和政府的接受。
推薦閱讀
調查顯示美運營商AT&T速度快 Verizon通話穩定
剛剛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ATT的數據速度最快,Verizon通話最穩定,而Sprint吸引點是提供無限時服務。 目前美國用戶可以通過三家運營商(ATT、Verizon和Sprint)使用iPhone 4S,如何選擇運營商成為美國iPhone用戶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華為被調查缺乏根據 美國被指刁難中國企業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3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