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國資委宣布非主業賓館酒店資產剝離政策后,這項當初希望能在三至五年時間內解決的工作目前進展仍顯緩慢。
日前在出席國資委舉辦的一項工作會議時,國資委相關人士透露,央企酒店業務板塊的剝離方面會有一些軟化處理,不會像以前那么要求嚴格。
這或許是央企非主業酒店資產剝離同時在央企操作和產權市場轉讓層面受冷所做出的政策調整。
2010年年初,國務院國資委提出,從2010年起,力爭用3~5年時間將中央企業非主業賓館酒店分離重組。這對當時的酒店行業產生了不小的震動。
記者從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管理專家、高級經濟師趙煥焱那里得到的一組資料顯示,中國有規模化的酒店資產的中央企業包括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電力、中國航空、中國鐵路、中國電信、中國煙草、中國航天科技、中國中旅、香港中旅、中糧集團、華僑城集團等。按照趙煥焱當時的估測,非主業賓館酒店涉及的資產總額可能已達到千億元以上。
但兩年后,這項工作推進程度整體較為艱難。一方面,由于房地產行業遭遇宏觀調控,市場對于酒店資產產權轉讓的接受程度不高。
2010年以來,陸續有中鋼集團持有的煙臺大酒店、中核工業旗下的蘭州明珠大廈、中國兵裝集團的重慶嘉陵大廈、中國航空集團公司旗下的國航物業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中石油集團公司旗下的大連銀帆賓館順應國資委的政策在產權交易市場上掛牌。但總體而言,央企酒店剝離的掛牌大單并不多,而且實際成功的億元大單則更少。
為什么地處黃金地段的酒店拋售頻頻遇冷,趙煥焱對記者表示,當前國內酒店投資主體是房地產開發企業,但他們基本不會買存量的酒店,愿意新造酒店。同時,央企對于酒店資產評估、流轉等審批手續耗時較多,也影響了酒店資產轉讓的步伐。
另一方面,企業也在通過各種渠道探索非市場轉讓的方式盤活酒店資產。前述國資委相關人士也指出,國資委的政策會有所放松,而且已經開了口子。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反壟斷調查本來屬于一個真正的法律事件,但媒體和公眾在分析的時候,卻不約而同地回避了法律專業問題的探討,而“集體行動”,紛紛猜測后面的動機和背景。而這樣的一個本來應該賦予里程碑意義的案件,卻因為大家對法>>>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央企酒店資產剝離推進艱難 國資委無奈妥協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4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