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發布《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對備付金存管銀行、備付金存放和使用劃轉等問題做出了詳細規定。這是繼非金融機構成立條件和兩批支付牌照發放之后央行在幾個月內又一次監管“大動作”,意味著央行對第三方支付市場監管力度的加大。
據記者了解,央行此項辦法中,關于備付金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運營成本,而沉淀資金利息的歸屬則被認為給第三方支付企業發放了“紅包”,雖然支付寶等目前占有較大市場份額的企業紛紛表示“受益有限”。但央行監管制度的完善,無疑將有利于市場的規范,無疑是給整個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紅包”。對于跨界運營的“后進入者”各大電信運營商而言,有利于其看清未來的發展路徑。
格局影響有限
目前,移動支付產業鏈的核心成員包括銀聯為代表的金融機構、電信運營商,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無論是論金融業務的運營資歷,還是看第三方支付市場的份額,電信運營商只能算是新來者。
在9月1日大限之前央行發布的第二批支付牌照,入圍的企業中,銀聯系依舊占據了重要地位,雖然中移動的入股公司聯動優勢入圍,但相比運營商成立的移動支付公司,畢竟非“直系”。根據易觀國際最新公布的數據,支付寶占有45%份額,其次是財付通23%,電信運營商的份額只能在1.2%以下。
那么,此次央行的新規,是否能改變現有的格局?
據記者了解,央行此次出臺的《辦法》核心主要有兩點,一是備付金的存放、劃轉規定,二是沉淀資金的利息歸屬。
《辦法》中關于匯繳賬戶每日營業結束時的余額應為零以及不得直接進行其他跨行劃轉的規定意味著匯繳賬戶里的錢每天都要清算,在遏制資金挪動的同時,也將增加第三方支付企業的運營成本。《辦法》關于支付企業只能選擇一家備付金存管銀行的規定,無疑將增加跨行交易的數量,支付企業的清算成本也隨之上升。
運營成本的增加對于小的支付公司是“沉重的負擔”,但對于支付寶、銀聯網上支付等“不缺錢”的企業來說影響甚微。
而央行關于利息歸屬的規定,業界將此解讀為央行給支付企業的“紅包”,但支付寶、財付通等企業紛紛表示,此項收益有限。匯付天下董事長兼總裁周曄表示,“公司主要盈利模式來自于交易手續費,公司采用T+1結算方式,不占用客戶資金,利息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目前來看,央行的《辦法》無論是增加企業成本還是發放“紅包”,對于現有的格局影響不大,對于有資金優勢的電信運營商更是影響甚微。廣東聯通產品創新部行業應用開發與支撐中心主任李慧表示,因為目前運營商支付領域的盤子比較小,即使央行出臺緊縮政策,對于運營商影響不大,反而是利好。
運營商的未來:近場支付
在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市場中,銀聯、電信運營商、互聯網支付企業各有優勢。此次央行發布的以資金監管為主的《辦法》,難以改變目前的市場格局。銀聯、支付寶之類的大的支付企業在遠程支付上的優勢短期也難以撼動。因此,電信應明確發展近場支付的策略。
電信運營商在支付市場的基于自身業務的優勢也是其他機構難以匹敵的。即使在成立專業支付公司之前,運營商開展的用戶積分換話費、手機福彩業務都離不開電子支付。李慧表示,在第三方支付領域用戶需求與運營商自身業務相結合這是運營商的一個明顯的優勢。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據全球知名移動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泰樂(Tellabs)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通過部署智能網絡和提供智能服務,移動運營商可以將其現金投資回報增加一倍以上。 這項由研究公司STLPartners承接的報告表明,目前移動運營商投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第三方支付新規利好電信運營商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4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