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2011年即將結束,IT商業新聞網盤點了一年來受網民關注的重大事件。
重大事件之:日本地震考驗IT企業
突如其來的一場9.0級大地震不僅讓日本國民,也讓全球IT企業都經歷著一場艱難的考驗。作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大國,日本電子信息產業的興衰對全球都有著巨大的影響。由于本次地震波及的地區很多都是日本半導體相關產業分布的重鎮,所以也導致全球供應鏈一度緊張,隨之而來的,是漲價、供應緊張等“混亂”局面。但此次危機中也同時蘊藏著一些“轉機”: 首先,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在這場地震中發揮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日本地震初發時期通信網絡陷入擁堵,微博、SNS、智能手機應用軟件等都被充分的利用起來,并為受災民眾及其親友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這些網絡和平臺必將在地震后繼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而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供應鏈緊張帶來的壓力會迫使一些企業考慮新的替代方案。一些此前與日本企業競爭中處于下風的企業將獲得新的訂單機會。
分析認為,在IT領域,韓國和中國臺灣的一些企業將獲得更多的機會。而在日本地震中工廠受損的一些大型企業,也將加快考慮他們在海外建廠的進程,從而為這些地區帶來新的經濟機遇。此外,災后重建的過程將產生大量的相關產品需求。包括工業設備、通信設備、建筑設備、家用電器等產品的需求量都會很大。這些領域的企業也將從中受益。
日本大地震之后,很受傷的不僅有日本公司,太平洋對岸的蘋果公司更是深受其累。
目前,蘋果公司有6%的營收來自日本市場,同時,其受市場極度熱捧的iPhone和iPad等產品的部分重要電子元件也由日本企業供應。比如,蘋果最近推出的iPad2,除NAND閃存芯片來自日本東芝公司之外,電池管理芯片來自日本精工公司,通信部件則來自日本村田制作所。而上述三家公司的重要工廠目前均受地震影響,處于停工或半停工狀態。
蘋果僅僅屬于日本大地震之后全球產業鏈受到影響的一個環節。北歐投資銀行集團分析師SamiSarkamies認為,在當今消費電子品牌企業普遍實施外包的情形下,一條產業鏈可能由上千個公司合作而成,雖然業內不一定會出現“一榮俱榮”,但“一損俱損”則是必然。并且,因為日本企業掌握了核心制造技術而處于外包產業鏈的上游,它受損后對全球消費電子產業所產生的放大效應難以估量。
日本公司因追求低成本高效率,多奉行低庫存甚至“零庫存”的即時生產方式:一切嚴格按照訂單制訂生產計劃,各家企業都無過量庫存,這就在客觀上形成了產業鏈的脆弱性——個別環節斷貨將致使整體產業受損。也就是說,如果日本企業沒有恢復正常運轉,下游相關企業的產能取決于各自的倉儲庫存。
相關鏈接:
日本地震讓本土電子制造再謀后路
摩根士丹利:日本地震沖擊半導體連2季衰退
推薦閱讀
SKTelecom是韓國第三大企業集團SKGroup旗下的重要子公司,控制著韓國移動市場的半壁江山,它表示將會在明年第一季度完成此次交易。這也是SKTelecom公司最大的一宗收購案。SKTelecom公司表示,芯片制造和電信業務的合>>>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4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