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的碰撞,孕育出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新應用、新服務,涵蓋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給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帶刺的玫瑰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智能手機,不再是一部單純的通信工具,而是一臺可以定位、移動、電子支付、上網的綜合終端,某些功能甚于PC。所有在PC互聯網時代遭遇的問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都會出現。不但如此,由于平臺的開放性和使用的方便性,移動互聯網上的問題可能更加嚴重。所以,許多人把移動互聯網稱為“帶刺的玫瑰”。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新增手機木馬和惡意軟件2559個,感染手機用戶數高達1324萬。針對智能手機的犯罪活動也越來越多,手機病毒正在形成大規模的“僵尸網絡”,手機上的“黑色產業鏈”已經形成并在不斷發展。手機已經成了垃圾信息、不良信息、病毒等內容傳播的途徑。如何從技術、管理和服務等多個層面,構建一個可管理、可控制、安全可靠的網絡信用環境,是當前移動互聯網發展和監管亟待解決的問題。
手機作為第五媒體,面臨的文化安全問題更為嚴峻。移動互聯網的泛在性、融合性、移動性,使其成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輿論的放大器。目前手機上網用戶3億多,正在構建一個“人人都有麥克風,個個都是評論家”的輿論環境。其中既有真相,也有謠言,在愛心大集結中也不乏惡意泛濫。在前不久的英國騷亂中,一些年輕人通過社交網絡和黑莓手機大肆聯絡,短時間就把鎖定的商家洗劫一空的事例,把移動互聯網雙刃劍效應展現得淋漓盡致。
用戶隱私保護問題更加突出。在移動通信的服務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用戶信息,如位置信息、通信信息與消費偏好、用戶聯系人信息等,利用移動網絡技術手段可以精確提取這些信息。這將使用戶隱私保護面臨巨大的挑戰。
另外,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也日益緊迫。眼下,以手機等移動終端為載體的無線閱讀、應用商店等成為移動互聯網增值業務中最具吸引力的應用之一。大量的手機閱讀、移動應用、網上商標等應用引發了許多知識產權的侵權問題。
眾多問題,無不挑戰著監管者的智慧。目前,針對移動互聯網業務的監管還比較薄弱,現有的監管政策和手段相對粗放,對移動互聯網業務缺乏針對性。目前,移動互聯網業務經營市場準入相對容易,門檻很低,而對其事中和事后監管政策與手段也相對缺乏,監管政策存在很多空白區,技術手段也需要根據業務發展不斷跟進。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eWeek》網絡版周四刊文稱,惠普正在考慮是否出售webOS平臺。而惠普的相關決定將對甲骨文、亞馬遜和微軟等多家公司產生影響。 以下為文章全文: 惠普高管正在研究如何處理webOS。惠普于2010年從Palm收購了這一移動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移動互聯網成長的“煩惱”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4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