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報道,國家發改委正在調查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涉嫌寬帶接入領域壟斷問題,若事實成立,上述兩家企業或遭數十億元巨額罰單。
發改委的最終調查結果還沒有出來,但在方向上已經證實了網民們長久以來對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寬帶服務的抱怨,具有合理性。橫向比較的數據則更能說明問題:按照國家信息化專家委員會此前發布的一份報告,截至2010年,我國寬帶上網平均速率位列全球第71位,不及美英等經濟合作組織國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但平均一兆每秒的接入費用卻是這些國家平均水平的3-4倍。
服務質量差而使用價格高,這正是市場壟斷的典型癥狀。發改委此番主動出擊,表明政府部門對于似乎已經成為行業慣性的壟斷行為及其危害仍然保持著足夠的警醒。這一點誠屬可貴,有利于激發公眾參與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不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不合理壟斷行為進行監督和糾偏。一旦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防范不合理市場壟斷的局面形成,不僅對于民生的發展有益,對于經濟體系布局的合理化也大有幫助。
可以想見,一旦電信和聯通涉嫌壟斷的事查實,必定會聽到其他另類聲音。比如,壟斷只是電信業大發展的需要,是發展過程中的暫時現象;比如,他們履行了多少社會責任等等。但是,必須認識到,這些都不是壟斷合理化的理由。無論每年盡了多少社會責任,事實上網絡用戶才是真正出資者。更何況,由于壟斷而降低的服務標準,還給用戶帶來了其他難以估算的隱形利益損失。
如果這兩家企業最終按照相關規定被處以數十億元罰款,這將是企業史上最大的一次受罰。但仍然要問:罰款是否最終處置?其壟斷經營模式和習性是否會因此改變,還是會繼續想方設法,將被罰的“毛”,出在億萬網絡用戶的“羊”身上?就反壟斷法的立法精神而言,保證有效、公平的市場環境,才是最終目標。
在電信業之外,其他利潤較高,又不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市場領域,壟斷也屢見不鮮,消費者和競爭性企業叫苦不迭。這些領域,同樣需要反壟斷調查。從這個角度講,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反壟斷調查及可能的處罰,更應該是號角,吹響的是對于所有不合理壟斷行為的反對和對民生利益的珍重。
推薦閱讀
運營商新形勢下面臨的威脅,以及寬帶對國家經濟的促進作用等因素,促使全球運營商在光纖寬帶上投入的精力正呈現不斷加大之勢。寬帶已經成為運營商挖掘固網價值的最重要業務。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外,運營商自身對寬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電信聯通涉嫌壟斷切勿“一罰了之”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4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