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中興通訊年復合增長率應該還會保持在15%~20%,主要增長點在海外市場。”侯為貴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指出,現在中興通訊海外收入占比為55%,但未來海外市場收入比重可能會達到70%,甚至更高,“但中國市場肯定是中興通訊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國家市場。”
因為,入世10年來,中國GDP從2001年的10萬億元,躍升至2010年的39萬億元,增長近3倍。作為國家基礎設施之一的中國通信市場也伴隨著中國GDP的增長,快速膨脹,并成為中興通訊和華為沖擊海外市場的堅實后盾和最佳避風港。
侯為貴表示,美國GDP是中國的3倍,所以其通信市場也是中國的3倍;日本GDP與中國差不多,所以日本通信市場規模與中國相當;“如果中國GDP用15年達到美國水平,屆時中國電信市場規模也將達到美國水平”。
走過電信業的冬天
也正是因為入世后的中國電信市場快速發展,讓剛剛走出國門的中興通訊和華為成功度過了2002年全球電信業大衰退;7年后,當全球電信業受累于2008年底的金融海嘯,中興通訊和華為再次借助中國3G網絡建設,一舉改寫了世界電信設備商的競爭格局。
上世紀末網絡經濟泡沫的破滅,多米諾骨牌效應顯現。2000年全球電信業營收銳減,債務急速增加,很多電信企業財務赤字觸目驚心,裁員風波不停,財務丑聞不斷。
絕大部分國際電信設備巨頭如愛立信、摩托羅拉等紛紛告別持續增長時代,而朗訊、北電等公司更是陷入了極端的困境。為此,華為總裁任正非于2001年初在華為企業報上發表了題為“華為的冬天”的文章。
電信業的冬天真的如期而至。2002年,美國環球電訊公司、McLeodUSA公司、世界通信公司相繼申請破產;英國沃達豐集團,在截至2002年3月底結束的公司2001財年中,稅前虧損135億英鎊,創下英國公司年度虧損之最。
與此同時,華為也在2002年首次出現負增長,但中興通訊卻憑借中國聯通的CDMA合同,不僅在2002年實現了微小增長,而且還將CDMA網絡的成功經驗推向海外市場。2006年中興通訊CDMA出貨量和合同數量已位列全球第一。
同樣因為2008年全球性金融風暴,愛立信、北電網絡、諾基亞西門子和阿爾卡特朗訊身陷巨虧和裁員的困境。相反,中興通訊和華為借助中國電信市場逆市飛揚,成功躋身全球通信設備提供商第一陣營。
2010年中興通訊收入106億美元,其中海外市場收入占比達54%。今年上半年中興通訊收入58億美元,海外市場收入占比達56%。
這一業績相比中興通訊2001年的13.2億美元收入,增長幅度已接近9倍,當時中興通訊海外收入占比僅4%。
市場難以換技術
“中國金融機構為我們拓展海外市場,提供了很多融資方面的幫助,特別是中國銀行與中國實體企業一起‘走出去’的模式。”侯為貴說。 上一頁1 23456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對于網友提問“小米手機的掘起,會不會影響HTC的市場占有率”,HTC中國區總裁任偉光表示:“不能說影響,我們是在學習,學習它一些優秀的地方。” HTC中國區總裁任偉光在微訪談時表示,HTC未來將朝內容和服務方向發展>>>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侯為貴:中國企業崛起還需漫長過程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4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