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NGO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介紹,美國舊金山當地時間10月31日下午1時至6時,他與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全球環境健康項目總監Linda Greer,作為環保組織的代表,和來自蘋果公司運營、政府事務、專門管理中國供應鏈部門的專門負責人,在美國舊金山蘋果總部進行了長達5小時的談判,并伴有“較高分貝”的爭論。
昨日,馬軍在美國舊金山商務社會責任國際協會(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BSR)年會上,還發表了主題為環境挑戰和信息公開的演講。當天,他在接受早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蘋果公司把信息反饋給我們,雙方就初步的結果進行了比較坦率的交流,雙方在大的原則上有趨近的地方,蘋果愿意采取措施去改進,下一步也考慮進一步的披露,但具體的細節還有待進一步去溝通。”
BSR成立于1992年,是企業社會責任領域規模最大、專業化程度最高的國際機構之一。
和以往都不同的,最令馬軍感到意外的是,蘋果公司提到要加強供應鏈的透明度。而在以往的多次交涉中,該公司都將“不披露供應商”視為一種傳統。馬軍表示,這么大的公司轉過來不容易,值得去鼓勵�,F在問題的關鍵是,在蘋果供應鏈保護的要求下,如何加強透明度。
蘋果的“積極改變”
蘋果公司的態度讓馬軍認為談判正往良性方向發展。
此前的1月20日,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和達爾問聯合發布《蘋果的另一面》報告,揭示了蘋果在華供應鏈存在的污染和毒害。然而,蘋果公司堅持不回應對其供應鏈的一系列環境違規問題的質疑。之后的8月31日,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等環保組織聯合發布了名為《蘋果的另一面2:污染在黑幕下蔓延》的報告。兩次調查中,環保組織發現了多達27家疑似蘋果供應商出現過環境問題。
從完全的不予理睬,到開始和馬軍等人及環保組織接觸,蘋果公司的態度開始有所轉變。不過,馬軍說,過去幾個月,馬軍和蘋果公司雖然進行了多輪的溝通,但每次蘋果公司都要求他只能對媒體總結講一句話。
因此,9月份的三次會晤最終呈現給公眾的信息,都是一句“外交辭令”——9月14日,馬軍和蘋果中國代表在北京進行了第一次會議,“雙方同意建立一個平臺”;16日,雙方進行了一次電話會議,“愿意為推進環境改善共同努力”;25日,和美國蘋果公司負責供應鏈管理的經理在舊金山會面,“雙方就具體問題進行了技術性交流。”
而這一次蘋果公司沒有再去堅持這樣一種方式。馬軍認為這本身就意味著蘋果開始實踐一種新的思考方法。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肖春泉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3G用戶已達1.02億戶,其中TD-SCDMA用戶4316萬戶,3G網絡已覆蓋所有城市和縣城以及部分鄉鎮。 在昨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2011年三季度全國工業通信業運行>>>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4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