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評論員珍妮特·馬斯林(Janet Maslin)認為此書主題鮮明、內容翔實,是一本關于喬布斯的“百科全書”:
“艾薩克森對科技行業采用了批判與褒揚相結合的筆觸,描繪出一幅濃墨重彩的全景:從各種新產品的問世到喬布斯先生的戲劇性推介手法,再到廣告宣傳。或許每個小片段單獨拿出來都有冗余之感,但是它們積累起來卻相當有震撼力。此書飽含激情地對喬布斯先生的所有成就進行了百科全書式的詳盡回顧。”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喬伊·諾瑟拉(Joe Nocera)則認為艾薩克森雖然對喬布斯“無可救藥的專橫、自負與虛偽”毫無隱瞞,但是他與喬布斯的密切關系卻影響了此書的批判性與真實性:
“他(指艾薩克森)不僅采訪喬布斯,還見證了后者離世。此書臨近結尾處有這樣感人的一幕:消瘦憔悴的喬布斯躺在病榻上,與艾薩克森一起翻閱照片、回憶往事。傳記作者與描寫對象相處時經歷過如此令人動容的時刻,又怎能保持批判性的距離呢?”
美國廣播公司“早安美國”主持人、前克林頓政府媒體溝通主管喬治·斯特凡諾普洛斯(George Stephanopoulos)認為作者毫無保留地刻畫了喬布斯的復雜人格:
“書中的喬布斯既是一位魅力非凡、鼓舞人心的領袖,同時也是一個難以相處甚至自私刻薄的人。喬布斯告訴艾薩克森,他和他的蘋果團隊有時會在會議中“斯文掃地、破口對罵”。喬布斯還自稱不懂如何圓滑地待人接物。”
《華盛頓郵報》評論員邁克爾·羅森瓦爾德(Michael Rosenwald)對此書予以盛贊,認為它為讀者提供了多方位的閱讀視角:
“它一方面展現了電腦時代最激動人心的一段歷史——電腦先是變得個人化,而后又變成了時尚物品;另一方面,它也是一部研究蘋果浮沉的教科書,那些摧毀友誼與事業的慘烈沖突為后人提供了前車之鑒。此外,它還是一位科技裝備愛好者的夢想錄,記述了有關麥金塔電腦、iPod、iPhone和iPad誕生歷程的大量內幕。
然而最重要的是,艾薩克森在傳記中刻畫了喬布斯古怪而復雜的性格,并且展現了喬布斯的個性對于塑造偉大的科技創新是多么重要。”
《電訊報》編輯馬特·沃爾曼(Matt Warman)認為由曾為本杰明·富蘭克林、基辛格、愛因斯坦立傳的艾薩克森執筆《喬布斯傳》是“好馬配好鞍”:
“喬布斯或許很難被所有人視為楷模,但是在他的帶領下,蘋果成了一家所有商界人士夢寐以求的公司。單憑這一點,他就配得上艾薩克森執筆的傳記。”
此外,《娛樂周刊》的蒂娜·喬丹(Tina Jordan)評價了此書的封面與紙張質量:
“我只挑出一個小小的毛病:雖然封面很漂亮(可能因為喬布斯本人也參與了設計的緣故),但是內頁給人廉價之感——紙張很薄,字體也不起眼。我把它拿起來的時候,會懷疑它是否符合喬布斯對設計的苛求。”
推薦閱讀
10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發展司副司長陳家春表示,由于移動互聯網終端和業務與個人用戶利益密切相關,惡意吸費、信息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歐美媒體和書評人高度評價喬布斯傳記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5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