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左川)據悉,三網融合最近又艱難地前進了一步:第二批試點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有望年底前后推出。伴隨著消息的發布,電信和廣電博弈以及第二批試點城市的名單也再次成為了各方討論的話題。
此前,一直充滿爭議的“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已擱淺。廣電提交的成立“副部級”事業編國企方案被否定,取而代之的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純公司化運作的國有大型文化企業方案。而新方案如果獲得通過,最快也將會在年底前成立。
兩條消息均有可能在年底變成現實,這為進展緩慢的三網融合這個“老大難”問題帶來了希望:IT商業新聞網記者此前就曾在三網融合總體方案中了解到,其中對于“國家級有線網絡公司”這個概念有著明確的要求,“作為有線電視網絡參與三網融合的市場主體,負責對全國有線電視網絡的升級改造,逐步實現全國有線電視網絡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管理”。
廣電市場化改革加速 股權結構復雜掣肘
目前,三大運營商和廣電總局科技司分別作為電信和廣電在參與三網融合的業務談判與交流。但二者身份顯然并不相同,電信運營商是企業,而對方則是行政管理部門,所以二者并不對等。因此這也是廣電希望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盡早成立的原因之一。其還被看成是廣電系統參與三網融合的市場化運營主體,是“第四大運營商”,將直接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競爭。
廣電前面的路看起來平坦,實則仍然坎坷。“第四大運營商”即使成立,在與它的電信對手們競爭時也會處于下風。
這是因為與電信業相比,廣電的“依賴癥”要嚴重的多,其長期以來均依靠政策扶持,市場競爭力一直偏弱。而電信運營商的市場化改革則顯得相對成熟得多,并且已積累了很多經驗。今年4月,美國《世界政治評論》網站在文章《中國電信業的崛起》中指出,“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中國電信業已經從一個原始的國家壟斷產業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手機和互聯網通信市場”。廣電的壓力可想而知。
對此,電信專家陳志剛認為,在三網融合進程過半,而三網融而不合的局面并沒有本質性的改觀的情況下,對廣電系來說,應把第二批試點城市選擇看做是自己徹底市場化的機會,而不應該是謀求政策保護壟斷地位的砝碼。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但目前,尚未有上述產品的規格、配置等更詳細信息披露,而外界最關系的產品售價問題,亦無法獲知,但據稱“上述產品的價格在目前的國產移動智能終端領域內將會具有相當競爭力”。 【IT商業新聞網訊】外界風傳已久的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廣電市場化改革加速 股權結構復雜掣肘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