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最大的一起非法出售、提供、獲取個人信息案宣判,“偵探公司”人員、通信技術公司職員、通信業務運營商(包括移動、聯通、電信)員工等 23人走上被告席,也讓這個隱藏在灰色地帶的市場露出冰山一角。承辦此案的檢察官透露,本案的被調查者涉及全國多個省市,大多數受害人并不知情。
記者暗訪調查北京多家“偵探公司”和電子產品市場,電影中竊聽、跟蹤等場景,在現實生活中通過手機卡、百元左右的竊聽器就能實現。
這個灰色的隱秘市場亟須法律完善和加強監管。
“想知道你的老公去哪了嗎,想抓住小三二奶嗎?”“經濟調查公司幫忙討債,定位你想找的老賴。”
類似這樣的小廣告,所謂的“偵探公司”、“調查公司”等以手機短信騷擾著幾乎每一位手機用戶,在街頭或是網絡上更鋪天蓋地。
他們宣稱能拿到任何被調查者的“通話記錄、短信清單、手機定位等信息”。
10月19日,記者假借調查婚外情為由,聯系北京一家調查公司。
“明天見面談。”業務員神秘地說。
“偵探”要價
3個月話單4千,3個月短信8千
10月20日,這家調查公司的一名馬姓人員,約記者在家樂福廣渠門店接頭。 上一頁1 2345678910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搭載阿里云OS系統的的新一代“阿里云手機”以及“阿里云Pad”已經進入上市后的最后準備工作,最快將于11月上市。 中國互聯網無線化峰會暨阿里云開發者大會今日在杭州召開。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搭載阿里云OS系統的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手機竊聽市場調查 灰色市場亟須法律監管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5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