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各家運營商目前的互聯網戰略,我想,最合適的詞是——迷惘。套用一個小品中的一句臺詞,如果一家運營商沒有自己的互聯網產品,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可是即使有了相關產品又該如何?對于這個問題,現在看來,運營商并沒有完全想清楚。
自從移動互聯網這個詞變得如火如荼以來,但凡有一個各方看好的移動互聯網產品,運營商們必插上一腳,前有應用程序商店,現在是語音IM。
到目前為止,三大運營商都公布了自己的語音IM產品,中國移動的飛聊、中國電信的翼聊以及中國聯通的沃友。
語音IM在中國的代表產品是米聊和飛信。最早開發出這類軟件的,是國外一家名為Kik的公司,結果該產品上線后即獲得了大量下載,甚至讓服務器不堪重負。
這類軟件區別于傳統IM的最大特點是,可以通過網絡實現語音對講,這個網絡不僅限于電信網,還包括互聯網。當然,開發商還在此基礎上加上了手寫、圖片、涂鴉等多種功能。此外,這類軟件還以通訊錄為基礎,形成一個基于現實的社交圈。
凡是用過此類軟件的人,恐怕都會驚呼:有了這類軟件,運營商怎么賺錢?如果是在一個wifi環境中,這種感受會更加明顯,用戶的文字傳輸和語音對講,都是通過wifi網絡實現,不用向運營商交一分錢。
蘋果在iOS中整合的iMessenger雖然不包括語音對講功能,但是將這種對運營商的替代作用發揮到了極致。iMessenger與短信深度整合在一起,在有互聯網的情況下,兩個iMessenger用戶會首先通過網絡傳輸文字,在沒有互聯網時才會通過傳統電信網,以短信的形式發送。
從理論上來說,如果這類軟件足夠普及、用戶足夠多,目前讓運營商賴以生存的語音和短信業務將受到極大沖擊。移動互聯網掀起的這場互聯網革命,正在斷送運營商的“錢”途。
不過,從運營商的“扎堆”表現來看,運營商們已經義無反顧地加入了這個浪潮。大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勢:既然不能阻擋,不如主動選擇。
對于大多數互聯網產品而言,免費都是一個重要特征,然后依托免費模式形成的用戶規模尋找盈利模式,因此,前期的用戶規模圈地成為運營商的主要競爭點。
中國電信有關人士就表示,計劃通過終端內置以及考核等方式促進翼聊的推廣。從一定角度來說,這種方式對于拓展用戶確實是有效的。比如中國移動的飛信,前期被列入各省的KPI考核,經過這樣大力度的推廣,飛信已經成為僅次于QQ的第二大IM客戶端。但是經過這個方式發展的用戶中有多少是有效用戶卻是存在疑問的。
而且對于普通用戶而言,雖然前期會同時試用多個類似軟件,但由于這些軟件的雷同度太高,最終會選定一個或者兩個作為常用軟件,其他沒有勝出的軟件也就自然邊緣化。但運營商目前的“混戰”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這個過程。
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運營商的“迷惘”心態。筆者曾咨詢了中國電信創新業務部總經理肖金學在內的多位運營商人士,但除了能講出該產品本身的好處之外,對運營商究竟有何戰略意義均采取了回避的態度。
對于中國移動來說,已經開始探索“管道也掙錢”之路,即未來通過流量掙錢的方式,而這種模式已經在日本的運營商處得到驗證。
除此之外,究竟語音IM未來如何賺錢,運營商完全沒有想清楚,或許,他們的思路就是,“萬一這個業務未來成了呢?至少我們沒被落下。”
推薦閱讀
中國移動終端部一位重要人士近日在一次業內會議上表示,根據工信部的數據,預計到明年的第一季度,3G用戶的滲透率應該會超過15%,這樣的話,明年3G將有更高速增長。同時,他預計今年中國移動TD終端銷量就將達到3500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的迷惘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5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