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TD用戶滲透率達到10%時,TD想不發展都太難。所有發生在WCDMA制式的事情一定會發生在TD-SCDMA身上”,展訊通信總裁兼CEO李力游認為,明年TD終端的銷量會遠遠大于今年。
10月14日下午,在深圳華僑城洲際酒店一層的會議廳內,一場涉及TD終端發展的閉門會議持續了近兩個小時,參會中有大量來自當地的終端企業,他們中間有的被外界稱為“山寨機”的終端制造商。在閉門會議相距不到10米的大宴會廳,同時進行著2011展訊TD客戶大會。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會議透露出兩個信息,中國移動寄望產業鏈通過創新發展TD終端,降低成本規模發展用戶,同時強調“質量是創新成功的保障”;其次,中低價智能手機將是中國移動明年TD終端發展的重點。
主推TD中低價智能終端
來自中國移動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1年,在中國移動產品庫入庫的TD產品達到了600款,手機占比達70%。截止到9月底,今年入庫的TD手機已經達到了142款,入庫價在千元以下的終端產品占到了60%以上,千元左右的智能機占比達到了三分之一。
目前,中國移動終端采取高、中、低檔協調發展并進,“我們以中低端為主,因為廣大的用戶還是以中低端為主,大力推動中低價智能手機的發展,探索云服務重點業務的發展。”
TD-SCDMA作為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3G標準,得到了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工信部在推動TD發展時,特別是在終端方面開辟了綠色通道,優先支持TD制式入網審批。目前,工信部已經累計發放TD終端進網許可證722張,TD終端進網標志1.08億枚,現在進網的標志占3G終端證書標志總數的 36%~38%。
中國移動相關人士表示,“明年一季度,3G用戶的滲透率會超過15%,以現在9億~10億用戶作為基數,3G用戶數達到1.5億時,明年的3G市場會有一個非常高速的發展。”
以往,拖后TD-SCDMA終端環節的是測試領域,現在TD-SCDMA終端所有的測試儀表、測試設備完全可以達到和其他競爭制式同等的水平,中國移動相關人士表示。
目前,工信部、TD產業聯盟及中國移動等已經建立了非常完善的一致性的測試、外場的測試、基礎業務的測試,互操作(IOT)測試,“將來還要增加用戶體驗的測試,確保用戶會喜歡使用我們的終端。”
TD用戶體驗并不遜色與WCDMA
在會場過道間,TD產業聯盟秘書長楊驊接受通信世界網采訪時指出,“TD市場已經到了規模發展的時間節點,目前TD終端正呈現出多元化發展,預計500-600元價格的TD智能手機將被大眾市場接受,有別于目前千元TD智能手機和超低價(200元)TD功能機的定位,這類智能終端前期在功能上將滿足多數用戶上網的需求和極致體驗。”
而被“搶”出閉門會議的農民企業家——展訊領軍人物李力游則表示,“今天來了一幫水貨佬,開TD的會是第一次。好多老板在爭論,應該做什么樣的產品,做了能不能賺錢。”
李力游喜歡用水貨來代替山寨一詞,或許與其海歸身份有關,盡管展訊在美國上市,但依舊直言不諱談及競爭對手,做CDMA和WCDMA要交專利費,是給高通在打工。
楊驊表示,“TD芯片和其他制式的技術沒什么差距,同一家廠商做的WCDMA和TD的芯片,TD要比WCDMA便宜幾十塊錢。”
對于TD-SCDMA速率落后,李力游有些憤慨,一說到TD是國產的、中國人造的,一定就比國外制式慢,這是一個習慣性思維。展訊的工程師通過實際網絡測試對比,在WCDMA下行速率7.2Mbps與TD下行2.8Mbps進行對比,手持終端用戶體驗相差無幾,“誰會在手機上體驗到21Mbps 的速率差距?”
創新發展TD智能終端
目前,TD的終端成本已經非常接近2G成本。展訊的TD套片成本高于GSM大概3美金,明年展訊將使其套片成本差距縮小至1.5-2美金,目前,TD的速率是Edge的6-8倍左右。
“TD終端的開發周期和成本上已經與GSM開發投入相當,在展訊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條件下,有十個人左右的團隊,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便能完全開發出一款TD的商用手機。”
無疑,展訊副總裁康一此言論向眾多以成本為核心競爭的山寨廠商拋出了橄欖枝,他預計2012年TD-SCDMA功能機將全面替換GSM智能手機。
此次會議,山寨機行業參與行業探討發展的動向或許印證了之前專家的觀點,在2008年奧運會前夕,包括李進良、丁守謙在內的專家接受通信世界網采訪時認為,如果TD的山寨機市場都能繁榮發展,TD-SCDMA就真正成功了。
工信部電信管理局正局級巡視員張新生表示,今年手機入網比去年大幅度增加,“今年做山寨機產品的企業都希望能夠隨著市場發展的大格局,盡快進入到我國移動終端發展的正規行業里來。”
李力游談到未來TD前景一片光明時,興奮地表示,“我們特別希望形成所謂的水貨效應,但是這個‘水貨’要打一個引號,用毛澤東的話說是打一場人民戰爭,是發動所有人的智慧,尤其是它的反映速度快,成本結構低,尤其是有創造性。”
然而在閉門會議之前的客戶大會上,有嘉賓提及,“為什么3G時代到來了,山寨機卻少了?”
張新生對此的解讀是,原因之一在于3G的發展,特別是移動智能終端的發展,“門檻高了,我們的終端進不來了。”
“大家都在做智能手機,有的手機因為網絡支撐不好,有的手機因為智能平臺不好,有的因為終端、服務網絡和服務層整個耦合不好,這樣的智能終端在競爭中不會處于有利地位。”
張新生認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整個價值鏈在不斷的延伸和擴展,致使在網絡架構發展變化以后,移動互聯網業務的推廣需要找到一個載體,終端成為了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入口。現今智能終端的發展應注重軟+硬+服務,但“我們的企業由于各種原因不適應發展的大格局。”
他建議,芯片廠商在提供芯片的同時,也需要能夠為終端企業提供解決方案的能力。“從整個2G發展的成功經驗證明,我們的芯片廠商大有可為,如果我們僅僅站在一個提供芯片的角度發展,遠遠不能適應現在的發展需求。”
除上述原因,對于國產終端的落后局面,楊驊指出,中國的企業不乏創新的理念和能力,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我們不敢堅持,或者說沒有把我們創新的理念深耕細作下去。iPhone4S語音輸入其實前幾年我們就做過,但蘋果卻將許多應用做到了極致。”楊驊回顧2005年時希望終端產業基于電容屏進行終端產品研發,但各方均不看好,某終端廠商認為做好電阻屏就行了,電容屏太靈敏會誤操作。
TD網絡創新牽引終端發展
十多年來,中國移動通過建設與優化,運營著全球質量最好的2G網絡。近年,在中國移動相關省份的網絡運營中,隨著用戶數的增加,用戶使用2G網絡進行騰訊QQ、土豆和電影王、音樂王等應用需求也在增加,甚至有些用戶使用的是包月上網套餐,對網絡影響很大。
中國移動不得不選擇2G網絡的擴容,楊驊認為,保證短時間難以遷移的用戶及業務應用體驗,多網并行就成為一種趨勢,中國移動保證GSM高品質的網絡經營是支撐3G及未來LTE發展很重要的條件。
同時,TD-LTE初期發展網絡覆蓋并不完善,在數據業務的體驗中,如果沒有3G網絡的支撐,從LTE百兆高速率降至幾十K的低速率,用戶是沒有辦法接受這樣體驗落差。因此未來是多網并存。“只要TD網絡覆蓋做得更加完善,TD數據業務流量才會進一步提升,這樣才會有更大網絡覆蓋和更大網絡容量擴張的需求。”
近年來,中國移動提出了兩個100%深化TD-SCDMA網絡運營的目標,在有TD覆蓋的區域,其室外覆蓋質量要與該地區GSM的網絡保持100%相同水平;在有數據傳輸需求的區域,其室內分布系統必須進行TD網絡的100%覆蓋。
同時,中國移動在600多個城市展開了基于TD網絡的專網應用,尤其是山東煤礦TD信息調度、瓦斯參數預報、礦工定位的專網案例證明了只有當一個系統技術達到一定的成熟度以后,才有條件進入到惡劣的工作環境中。
中國移動人士表示,“今年,我們重點圍繞TD-SCDMA網絡已經覆蓋的行政區域,不僅僅要擴大覆蓋,而且在已經覆蓋的區域要擴大布點,盡量減少2G、3G的重選和切換次數和時間,增強TD-SCDMA對手機業務新增的分流能力。”
今年,中國移動的G、T分流初現成效,中國移動TD-SCDMA話務率平均提高了20%,PS業務提高32%。楊驊表示,這預示著網絡對于業務的支撐能力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驗證,為后面大規模用戶發展奠定了很好的條件。這也會為TD終端的發展創造很好的條件。與此同時,中國移動TD五期建設即將開始,其重點就是發展縣級城市的TD網絡覆蓋,同時對大城市TD網絡進行網優和補盲。
在李力游看來,這對于TD-SCDMA終端發展是一個好機遇, TD-LTE需要至少3年以上才能成熟,到2014年年底TD-SCDMA仍將蓬勃發展,“幾年以后TD-SCDMA就像當今的2.5G一樣成為標準的功能”。而他的這一觀點與政府相關部委對TD終端的愿景相符,即在TD-LTE終端上將兼容TD-SCDMA。
開放策略成TD市場催化劑
今年,中國移動成立了終端公司,其基本定位是要發揮中國移動在客戶業務、渠道、資源的規模優勢,開展終端的定制、測試、采購、銷售及售后服務等工作。分析認為,中國移動此舉將通過TD-SCDMA終端的運營逐漸積累對TD-LTE終端全球化的運營經驗。
目前,中國移動集采定制的手機占據了其三分之一終端份額。
“通過集采,發揮省份運營商和終端廠商合作進行終端推廣,公開渠道等三方面推動使得今年的終端發展和去年的市場發展相比更加活躍”,楊驊表示,前八個月平均每月TD終端銷量在270萬臺左右。
有業內人士諫言,希望中國移動應該逐步取消對TD終端的補貼,終端產業方能形成公平競爭、良性循環的健康環境,消費者才是市場的買方,讓產品更適合消費者的需求。“企業進不了招標,只能在市場上賣,這對消費者并不公平,應加大對消費者話費的補貼力度,讓消費者選擇TD的產品。”
同時,外界一度被認為TD+CMMB終端兩者結合將相得映彰,但依據2G+CMMB終端時期的發展高潮,相關分析認為,通過近年來CMMB資費及用戶數增幅的增減看,應取消CMMB業務的收費制度,依靠規模用戶基數及廣告等途徑獲取盈利,發展初期向用戶收費只能使CMMB市場萎縮。
40nm芯片成展訊殺手锏
在眾多的TD旗艦機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八月,中國移動發布了一款最薄的TD旗艦級智能手機——三星GALAXY SII,它便采用了展訊40nm的TD基帶芯片SC8802G。
目前,展訊形成了以SC8800G系列芯片及解決方案為主線的TD產品隊列,包括面向中高端功能手機的SC8800G和面向低端功能手機的SC8801G,以及作為Modem芯片的SC8802G和用于Android智能手機集成CMMB功能的SC8805G。
通過與WCDMA制式的iPhone4進行對比,iPhone4 RF+BB面積為876mm2,而8802G為807mm2;在實際網絡中的測試,8802G待機電流是3mA,而iPhone4是5mA;通話中 iPhone4是100mA,8802G是70mA;從布板面積、功耗來講,TD Modem完全可以取代WCDMA Modem。
康一表示,通過通信模塊的替代,可以讓終端廠商在推出其他制式產品的同時發布TD版本產品。據其透露,基于40nm的SC8800G出貨量已經超過了一千萬顆。2012年將推出第二代智能手機方案,使得終端性能將超過iPhone3GS接近iPhone4,成本為iPhone4的幾分之一。
iSuppli中國研究部總監王陽預計,未來幾年終端的發展屬于3G,國產終端的機會可能在150美金以下市場。“到2015年占整個智能手機市場的比例可以達到接近30%,50美金以下的手機都可以是智能機,這塊區域是中國企業的機會。”
王陽認為,終端企業此時如果更多的關注2G或是功能機從長遠發展來看是錯誤的決定。隨著成本的下降,競爭的加劇,蘋果也會降價推出更多低成本的iPhone獲得更多的用戶,將來通過軟件來賺錢。
TD芯片缺貨問題10月底解決
“40nm芯片推出之后,解決了過去‘TD終端高端不高,低端不低’的問題,低成本的智能手機開始具備了大規模產銷的條件” ,楊驊如是評價。
正如李力游所言及的發生在WCDMA制式上的事情一定會發生在TD-SCDMA身上,在中國聯通千元智能機全面缺貨的同時,相關媒體報道稱TD 終端也存在芯片缺貨現象,與中興V880明星機齊名的TD版本手機U880也出現了斷貨,楊驊預計10月底芯片行業方能解決產業芯片缺貨的問題。
“市場的活躍加上產品的成熟促成了成本的下降,中國移動也進一步調整了終端發展策略,除渠道開放之外,無線座機的發展不再作為主要的推動方向,更多的是推動智能手機的發展,這預示TD-SCDMA手機開始進入到規模化、健康化、良性的發展的階段。”
展訊或將推出28nm TD-LTE芯片
中國移動內部人士表示,前一階段TD-LTE規模試驗證明了單模TD-LTE技術非常成熟,下一階段試驗會盡快開始面向運營和面向多模操作,進一步對LTE手機進行測試。
楊驊認為,目前,國內外的企業已經融入到TD-LTE的發展中,TD-LTE成熟的周期會比TD-SCDMA的發展周期短。現在WCDMA手機、TD手機都是兼容GSM的,未來TD-LTE也將兼容3G和2G,從運營的角度來看是穩定用戶發展的一種模式。
上述中國移動人士表示,“中國移動會堅持多模多頻段的策略,堅持TDD和FDD同片、同質、同價的策略,保證測試體系和終端產品同步成熟。”
從展訊產品線規劃可以看到,展訊今年推出TD-LTE芯片之后,明年將推出可以支持WCDMA和FDD-LTE的芯片。
隨著明年40nm的WCDMA產品推出之后,TD+WCDMA或許也將成為展訊主攻方向之一。“其實,海外運營商希望出現非常便宜的WCDMA 功能機用來打電話,因為3G相對2.5G最大的優點是承載能力大,語音通話效率非常高”,或許是李力游采取了零距離聽取客戶需求的方式,展訊近期展開了基于WCDMA企業的收購布局,緊接著便是推出了TD雙卡雙待解決方案,滿足用戶上網的同時不妨礙語音接入的用戶需求。
業內分析認為,因為TD不用交專利費,如果能夠將TD+WCDMA成本大幅下降,必將成為市場的主流,用于出國漫游或是選用聯通的3G制式。截至8月份,中國移動TD-SCDMA用戶總數達到4032萬,目前,中國移動統計TD用戶數的衡量指標是TD在網用戶數,而非TD終端用戶數,2012年 TD的用戶滲透率將突破10%意味著更高速的發展,TD+WCDMA相對雙WCDMA市場前景會更加廣闊。
明年,展訊將推出基帶射頻于一體的單芯片,未來,展訊將提供支持TD-LTE/FDD LTE/TD-SCDMA/2G的多模單芯片。對于單芯片,李力游坦言,其實,“我們做TD并不是特別糾結是否是單芯片,而是通過單芯片能否降低整個系統成本。”
對于TD-LTE,李力游表示,“TD-LTE的運算量會很大,40nm我覺得不夠,可能要28nm,這是比較大的挑戰。”
推薦閱讀
RIM自有的操作系統已經面臨一個瓶頸,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僅靠郵件推送技術,已經難以留住更多用戶。在應用越來越受歡迎的今天,黑莓手機在娛樂體驗上已滯后競爭對手,這也就是它遭競爭對手反擊成功的主要原因。 【IT>>>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5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