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是央行規定非金融機構提供支付服務要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的大限,否則大限之后將不得繼續從事相關業務。8月31日,央行公布了第二批支付牌照企業,包括上海銀聯,杭州銀通數碼在內的13家企業獲得牌照,而三大運營商再次“落選”。
央行在“9月1日大限”的前一天發放第二批支付牌照,終止了此前業界關于“大限是否延期”的種種猜測,但是在牌照塵埃落定之后,如何應對迅速崛起的新行業和漸漸浮出水面的市場格局,無論是是監管層面還是企業都難以逃開的挑戰。
而單就此次牌照發放而言,沒有獲得牌照的企業是否就此出局、市場格局究竟會受到何種影響、憑借資金和用戶規模而被看好的運營商將何去何從也等一系列問題都是急需解答的問題。
先到先得
據了解,此次央行公布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單,均為首批提交申請但當時未獲得牌照的企業。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央行已公示的支付企業有197家,兩次獲得牌照的共有40家,根據企業公示時間排名,排名前31位的都已全部錄取,目前錄取到前54位。這多少體現了“先到先得”的原則。知情人士透露,央行將按提交審批材料的時間順序逐一審核,而非按照市場知名度、企業規模、或企業成立時間來排序,而牌照發放的順序也以此為參考。
有分析認為,申請及公示時間較晚是三大電信運營商以及百度、網易等未拿到牌照的重要原因。據了解,今年8月中旬,中國電信支付公司—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中國聯通支付公司—聯通沃易付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才出現在央行公示的名單中,即使是之前中國移動支付公司—中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其申請并不算早。
短期影響不大
而對于電信運營商是否能拿到牌照,很多業內人士表示樂觀。電信專家付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電信運營商拿牌只是時間問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電子商務運營事業部支付產品經理王輝也在微博中表示,“聽說是只要公示了的,基本上都會陸陸續續的拿到牌照,只是時間前后的問題。”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對于中國移動而言,似乎國際化并不是人們最關注的焦點。但是,就在王建宙接受本刊記者專訪,在一一解答上述疑問的同時,還透露出一個重要的信號:國際化并非中國移動的一項具體戰略,而是中國移動所要展示的舞臺,也>>>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5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