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7日16時21分,群山環抱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2號發射塔架巨大的擺桿徐徐擺開。隨著指揮員一聲“點火”口令,“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噴射出熊熊烈焰,在驚天動地的呼嘯聲中拔地而起,將法國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制造的W3C通信衛星送入太空。
這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本年度發射的第二顆國際商務衛星。此次衛星發射任務中擔負組織指揮、輔助決策、測控數據匯集分發等多項技術保障任務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指控中心(西昌指控中心),在不到20天的準備周期內,圍繞“四不放過”,即“參數指標不合格不放過,故障隱患不排除不放過,設備性能有問題不放過,測試結果有疑點不放過”開展了一系列前期技術性準備工作,以確保此次外星發射任務的圓滿完成。截止目前,中國已先后為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衛星發射服務,成功將21顆國際商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此次發射任務準備周期之短,技術要求之高是前所未有的,沒有頂尖的人才作后盾結果是很難想象的。”西昌指控中心黨委書記姚志偉說。據悉,博士、碩士現已成為西昌指控中心科研骨干力量,在重大科研成果研發上突破了智能決策、航天測控領域故障診斷、海量信息存儲、多維可視化等技術難關,構建起西昌指控中心智能化綜合技術保障平臺。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李尚福介紹說,該中心具備發射“長征”系列6種型號運載火箭的能力,可將有效載荷從數十公斤至數噸不等的衛星送入太空,極大地拓展了中國承攬發射國際商業衛星的能力,并以中國惟一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場和承攬外星發射最多等獨特優勢享譽海內外。
此次任務對于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科技人員來說,是一次特殊的挑戰:W3C衛星是中國近年來首次為國際主流衛星運營商提供的對外商業發射,對于擴展中歐航天領域的合作,擴大中國航天在國際航天市場的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歐洲衛星通信公司與國外許多先進發射場合作密切,對衛星測試、發射場保障等要求很高……
中國與國際主流衛星運營商在空間技術上攜手合作,需要協調的不僅僅局限于技術性的問題。當中國、法國的專家以及技術人員云集于發射塔架下,由于各自的思維方式、工作程序、價值取向等不同,加之語言上的障礙和技術上保密等原因,使得這次發射顯得更為復雜。
為確保W3C衛星發射任務準備穩妥可靠,早在兩個多月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就與法方在星用設備與推進劑運輸存儲、星箭聯合操作流程、塔架設備布局、星用推進劑化驗、設備設施適應性改造等方面進行了多次協調并達成一致意見。結合試驗任務特點和星箭對發射場技術要求,該中心測發、測控、通信、氣象、勤務保障等系統及時組織了設備設施適應性改造,修改完善試驗任務總體方案和相關文書。
“質量成就品牌,服務贏得友誼。外事無小事,高標準做好外事服務保障工作不僅有利于中外雙方的良好合作,更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對外形象。”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孫保衛強調。為高標準做好任務各項保障,該中心還先后完成了西昌至法國國際專網調整,增設了外事電話、互聯網、生活電視等各類設施。
歐洲衛星通信公司項目經理安德魯·林德利表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善于發現和及時解決問題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模式令他們很滿意,與世界一流的先進航天發射場合作,讓他們感到信心十足。
以“某智能化綜合指揮系統”項目帶頭人李永斌、“青年科技英才培養對象”劉劍鋒、“探月工程嫦娥二號貢獻獎”獲得者何孝港為首研發的多項科技成果已直接運用到了衛星發射相關技術崗位,讓輔助決策服務手段和信息更加優化便捷。西昌指控中心主任李永斌稱,“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承接國際各類商務衛星發射提供短時高效的技術保障和輔助決策服務。”
推薦閱讀
近期,部分基層警務單位配備了名為“天翼對講”的3G“一鍵通”業務,相比傳統對講模式,“天翼對講”可以使民警的日常溝通速度更快、覆蓋更廣、保密性更強,極大地提升了基層干警的移動應變能力,在安保巡防、快速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W3C通信衛星在西昌指控中心成功發射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6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