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找一個詞來概括通信展的特點,那肯定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知道么?我們報社跑通信的記者,寫通信展開幕當天的稿子,居然寫的是通信展上的微博競爭,可想而知,通信展本身的內容有多么無聊了。”一位報社的記者向他的同行抱怨。
對于很多通信企業以及行業媒體而言,北京通信展,也就是簡稱的“北展”,是國內最大規模的通信行業展會,多年以來,幾乎是國內通信行業每年最大的盛會,無論是企業還是媒體都會全部出動、全副武裝,應對這場“惡戰”。
四大門戶以及各大通信行業類媒體和網站,也將展開一場激烈的爭奪戰。除了在現場搭展臺之外,在現場搭一個采訪間,搭在哪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到底能采訪多少位行業人士都是爭奪和對標的重點。
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媒體采訪間,像流水線作業一樣在采訪各個行業領袖或者專家人士,至于被采訪對象這時候到底說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樣一個大型展會的場合,無論是媒體還是企業都各取所需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采訪和被采訪的任務。
近幾年來,幾乎每年的展會都大同小異。終端商的展臺一般比設備商更形式多樣,也會吸引更多參觀者駐足,但即使今年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的首次參展,以及三星的首次不參展,也并沒有給展會帶來更多新鮮活力和新鮮話題。
哪怕僅僅是三年前,通信展還是各企業向其客戶展示最新產品和技術的重要舞臺。因此每年展會宣布開幕后,每個企業的大老板都會呆在自家展臺等待政府和運營商領導前來參觀。
愛立信、華為等設備商還會派出大批人力,接待來自全國的運營商客戶,為其進行詳細講解和業務演示。不過,隨著設備商的“軍備競賽”基本告一段落,而且運營商也更多采用設備集采,而非分省采購,展示各種軟件和應用成為展臺的亮點,但前來參觀的運營商客戶大為減少。
2009年通信展因為把展館定在了西北五環之外的新國展場館,整個展會都冷冷清清。主辦方不得不從2010年開始,重新將展會改回了位于東三環的老國展。這也從一定程度上看出,參觀展會的,相當大部分是“熱心群眾”,其中有多少真正的潛在客戶不得而知。
因此,每年通信展上都不乏這樣的參觀者。混跡于各個展臺看美女模特的演示,到每個展臺的接待臺用一張名片,換取一個裝著資料的購物袋,或者還有大方的廠商,會為留下名片的參觀者提供一份小禮物。
這對于參觀者的吸引力似乎遠大于展臺上的產品和技術。以至于每年展會期間,走在展館區或者展館門口的觀眾,不少人都像趕集一樣,手里拎著快拿不了的大大小小的,帶有企業LOGO的袋子。
對于參加了很多屆的老記者來說,每談起通信展,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一年不如一年”。走出通信展,一位迎面走來的記者向筆者抱怨說:今年真的什么都沒有!“一點新鮮的都沒有么?”筆者問。對方仔細想了想,然后說:“也不是,至少聯通展臺上還有個能動的機器人。”
推薦閱讀
2011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周一在京舉行。國產廠商陣營在此次通信展上展現出了強勢派頭,華為直言目標要成為國內市場第一,而中興則透露將研發自主操作系統,如果這些計劃成真,無疑將給國內移動終端市場帶來巨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乏人喝彩 北京通信展被指一年不如一年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6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