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TV告江蘇、廣東電信 嘉興華數訴嘉興電信
8月初,中國網絡電視臺(以下簡稱“CNTV”)宣布已在蘇粵兩地分別起訴廣東電信和江蘇電信侵權;9月6日,嘉興華數狀告嘉興電信侵權一案正式開庭……在三網融合進展仍不明朗的前提下,接連兩起由廣電系企業向電信運營商發起的訴訟引人注目。對此,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律師游云庭向《IT時報》記者表示,廣電企業的維權之舉可用八個字來概括——“維權有理,仍有軟肋”。
案件最新動態
CNTV:本周將發起一次新訴訟
今年8月初,CNTV高調向外界宣布,部分地方電信運營商IPTV業務平臺未經授權,擅自提供大量央視節目視頻內容,目前已在廣州中院和南京中院分別對廣東電信和江蘇電信提起訴訟。此前,CNTV曾多次將民營視頻網站告上法庭,和電信運營商對簿公堂尚屬首次。
據悉,CNTV早在今年4月就開始對廣東電信IPTV侵權進行系統的調查取證,并于7月下旬在廣州中院正式提起訴訟。此次高調對外發布信息,知識產權律師姚克楓認為,“這是CNTV作為維權人,對自己權利的一次公開嚴正表態。”
“CNTV此番訴訟的目的是,敦促各地電信運營商與當地CNTV分平臺的對接。” 中廣電通CEO殷建勇說。據悉,為了盡快擴大規模,CNTV計劃今年一年新增500萬IPTV用戶,如果CNTV可以通過此次訴訟側面地觸動電信運營商完成對接,那么CNTV便可在IPTV業務中同時掌控地方廣電機構與電信運營商兩方主體。
“雙方合解的可能性比較大”,三網融合專家吳純勇預測,CNTV此舉的象征意義更大,這種訴訟如果長期打下去,對于雙方而言都是不利的。
不過,記者從CNTV內部相關人士處了解到,目前暫時沒有和解的打算,現在正等待開庭,廣東的案子即將在10月底開庭。另據該人士透露,CNTV仍將繼續“開炮”,“就在本周,我們還將發起一次訴訟!”看來,CNTV準備將系列版權訴訟進行到底。
嘉興:正在積極和解
9月6日上午,嘉興南湖區法院開庭審理了嘉興華數和嘉興電信之間的版權糾紛。原告方嘉興華數稱,嘉興電信未經許可,為用戶提供了接收黑龍江衛視頻道的服務,而嘉興華數恰恰是黑龍江衛視頻道在嘉興市區域電視信號接收以及傳輸的唯一合法機構,因此享有獨占性的廣播組織權,原告認為嘉興電信的行為侵犯了自己的廣播組織權。
據庭審現場參與者透露,該案件庭審持續時間較長,被告律師在答辯環節洋洋灑灑連續陳述達半個多小時,廣播組織權能否擴大到信息網絡范圍,成為當天雙方辯論的重頭戲。
當記者致電原告和被告代理律師時,雙方均表示,已達成“君子協定”,兩方面都不會對外界進行更多評論。而一位南湖區法院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案件正進行相關調解工作,如果和解不成,那么法院會擇日宣判。
電視傳播者能否互聯網維權?
針對兩起案件,游云庭認為,它們的共同之處在于,都是擁有廣播權相關權利的一方主張鄰接權(作品傳播者所享有的權利),不準電信運營商在信息網絡上播出。
“可以制止侵權,但較難索賠”
“信息網絡傳播權是在著作權法體系后面再加進去,技術上實現是在近20年的事情,可能與傳統體系對接得不是特別完美,法律上確實有一些未決問題有待解決。有鄰接權的內容是不是享受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保護,在之前實踐中是有爭議的。” 游云庭回憶,之前類似的案件有,2008年央視國際狀告迅雷未經授權,擅自在其直播頻道轉播央視奧運火炬傳遞視頻,涉嫌侵權,但此案最終不了了之。
游云庭舉例,如一部熱播電視連續劇,央視播了,電視劇版權方也沒有授權央視提供信息網絡傳播(或授權了,但不是獨家授權),而作為信息網絡傳播權主體,電信運營商提供了央視該電視劇的回看服務和信息網絡點播功能。“事實上,這部熱播劇集由第三方享有著作權,央視并沒有享有獨家權利。如果電信運營商對央視賠償,那么版權人再來索賠怎么辦?就會造成重復賠償。”
“可見,CNTV和嘉興的訴訟中存在兩重法律問題:第一,無論嘉興華數有沒有廣播組織權,都不影響其維權,因為它擁有鄰接權,這在法律上是許可的。這種情況下,獲得廣播權獨家授權的人有沒有權利要求電信企業停止回看和相關的視頻點播服務,我認為是有的。第二,在判斷有沒有取得賠償的權利時,就只能就事論事了,要看CNTV等提出的單獨視頻鄰接權是否和其它權利相交叉、相沖突。”
歸根結底,游云庭總結,首先,時事新聞根據著作權法規定不享有版權,而對其他享有版權作品來說,CNTV等享有播放權,這時央視維權就只能制止侵權,如果想取得賠償就比較難了。
電信、廣電版權糾紛不會“頻發”
隨著CNTV向涉嫌侵權的電信運營商發出“挑戰”信號,許多業界人士開始擔心,廣電企業和電信運營商們會不會成為近年來視頻網站的翻版,變成版權訴訟的頻發地。自2008年以來持續多發的版權糾紛,讓幾乎所有視頻網站都坐上了版權訴訟的原告和被告席,視頻網站之間互訴不斷,全國一年此類案件恐多達數千起。
對此,游云庭認為,并不會有越來越多的廣電企業和電信運營商走上法庭,“可能1~2個案子會出現爭議判決,但100個案子就肯定不會了。國內知識產權庭法官都有很清晰的認識,會對此類案件給出一致的意見觀點。”從而約束和規范廣電和電信企業的市場行為。
廣電系“內憂”,還是“外患”?
對于CNTV的訴訟,廣東電信公開表示,其IPTV節目內容是從擁有牌照的上海文廣處購買,所以并不存在侵權問題。此舉也將廣電系內部“國家隊”與“地方隊”之間的“暗斗”挑到了明處。即使電信因播出央視節目需承擔侵權責任,那么提供節目的百視通是否也應承擔連帶責任,仍是法律盲點。
一場“文明”的戰爭
“與過往的粗暴行政干預相比,現在的做法文明多了,都能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自2006年以來,廣東佛山、廣西等地的IPTV業務曾多次被叫停,2010年4月,廣電總局又在全國范圍內清查IPTV。
中國廣電行業觀察家曾會明在自己的微博中表示,“嘉興華數訴當地電信,CNTV訴廣東電信,且不論背后目的,通過法律途徑,有利于三網融合相關法制的建設與完善。三網融合,法律先行。”
“此次CNTV高調提起訴訟也間接的證明我國近幾年在知識產權方面關注及打擊力度正在向縱深發展”,吳純勇說。
中廣互聯副總經理汪海天向記者表示,“這樣官司我以為應該鼓勵,因為這代表著國人版權意識增強,只有講版權,文化產業才有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先來”與“后到”者之間的較量
CNTV與上海文廣旗下百視通兩家雖同樣擁有全國性IPTV牌照,但百視通的“早”與CNTV的“晚”形成了鮮明的業務競爭差距。談及CNTV與百視通的微妙關系,殷建勇自稱打了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百視通好比是《水滸傳》里的晁蓋,先占了山頭,而CNTV則像宋江,最終形成后來者‘逼宮’先到者的形式。”
百視通早在2005年就開始發展業務,遠遠早于CNTV,并在上海、哈爾濱等地迅速建立起了數百萬級的用戶群,同時,百視通積極拓展,并與江蘇、廣東等經濟大省電信運營商合作,迅速搶占了大片地盤。等到“國家隊”CNTV于2009年底正式開播,再加上籌建IPTV平臺所消耗的時間,直至去年9月CNTV的IPTV播控平臺才正式建成,“CNTV已非常著急,失去了在很多優質地區開展業務的良機,如CNTV最近就在云南騰沖等地試點造勢,但當地的市場空間與沿海發達地區無法相比。”前述業內人士分析。
殷建勇表示,如果僅將兩起案件看成“廣電系告電信系”,那么未免太過簡單。其實,廣電系內部也分成三股勢力——廣電局、各地電視臺和各地廣電網、三產公司等。目前形勢下,電視臺似乎并不排斥將其內容賣給電信運營商,這就形成了各地廣電網與電視臺之間的“廣電內部矛盾”。
汪海天同樣認為,這兩個官司的表面上看是廣電與電信的爭議,實則反映的是廣電內部的較量,“CNTV著急的是電信運營商們都在與百視通合作,華數的官司背后則是衛視臺與各地有線的落地費糾葛,所以我個人對三網融合的認識是:三網融合促進的是不同產業間的合作,加劇的是同行的競爭。看看各地打架,運營商在與運營商打,移動、聯通、電信的價格戰已經刺刀見紅了;廣電與廣電打,臺與網的矛盾、省網與地網的問題、跨區域整合的糾葛……”
為此,汪海天呼吁:“總的來說其實都是好事,打架的都是既得利益者與新入者之間的,這說明什么?在打破壟斷!希望民眾千萬不要把這當成娛樂事件來看,三網融合和由此引發的激烈競爭最終將給老百姓們帶來實惠。”
推薦閱讀
2010年的通信展,三網融合規劃出爐,舉世矚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漸入尾聲,ITU在中國重慶首次啟動對4G標準提案的討論和評估,3G商用漸入佳境,智能手機廬山初現,整個產業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氣象,然而卻方向未定,人們>>>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6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