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黃槍調查”欄目對“兇殘開學季”的持續報道,引起了廣泛關注。數百中小學家長對黃槍投訴校訊通、家校通等業務“多宗罪”,事涉數千萬甚至上億中小學生和家長。這背后,是利益的驅動,還是師德的逐漸喪失?
自愿是假,必須是真
“十多天了,就發了一條繳費通知。”9月中旬,江蘇靖江外國語學校——這家開辦于1905年名校的不少小學生家長向黃槍投訴:“抗議靖江外國語學校強迫家長開通校訊通。雖然教育部門說不能強迫學生家長辦理,可如果不辦校訊通,班主任會在班級一次次點名!如果不辦校訊通,老師的通知就收不到,哪怕很簡單的一句話!”
山西運城中學一位家長同樣無奈表示:“學校每個學生必須開通校訊通,如果是哪個班級的學生沒有開通,班級主任就被認為是對學校工作的不支持。”
“雷炎學生必須辦理校訊通,否則就不留家庭作業。” 黑龍江省海倫市雷炎小學的一位家長稱,“作業非得用短信發給家長”。
和數百中小學家反映的“強迫”不同,接受黃槍采訪的教育部門、學校和運營商均表示:絕非強迫,而是自愿。一位移動工作人員的解釋是,校訊通經家長簽訂“確認函”后按相應的業務規范才由試用客戶轉為定制客戶。
但一位廣州家長向黃槍出示的有“廣州市教育局”蓋章的《給學生家長的一封信》文件顯示,“校訊通”是根據教育部、公安部等10部委、省教育廳公安廳等文件精神,教育局聯合中國移動廣州分公司在廣州市建立的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網絡體系。
盡管文件聲稱校訊通是“自愿原則”,但校訊通啟動以后,學校將不會通過其他工具如飛訊、騰訊跟家長聯系,這意味著家長將會對很多信息一概不知。“沒辦法,他們抓住了家長的心理。只要是學校發的文,看似自愿,其實沒有任何商量余地。”
除了移動的“校訊通”外(某些地方也叫校信通),聯通的“家校通”、電信的“家校E通”(或電子校徽、校園衛士卡)等業務也備受質疑。湖南岳陽市云溪區云溪小學一位家長稱:今年6月以來,學校里開展由云溪電信局的“電子校徽”業務推廣,要求一、二年級學生家長必須辦理一臺電信手機,價格從幾百元到數千元不限,學生用“電子校徽”進出校門,并將學生上學、放學情況以短信方式發送到家長手機,所有信息只有電信手機才能接收。“固定保底消費電信手機一臺,否則要求家長以后要理解老師對其小孩的不同看待。” 上一頁1 23456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手機未來2-3年的發展,將是智能手機的天下。所有趨勢,都將圍繞手機智能化展開。抓住了這一點,就抓住了要點。 手機社交網絡也將成為智能手機的熱點應用。目前的文字加圖片的SNS,有可能進化為文字加視頻的SNS。值得>>>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6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