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再三剖心表白,但谷歌對摩托羅拉移動的收購還是深深觸動了業內眾多英雄好漢。為了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占據產業要隘,智能手機廠商都開始認真思考,是否要發展自主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OS),是否要建立屬于自己的產業生態鏈。本月初,韓國政府已經建議三星和LG放棄安卓系統,轉而加入一個由韓國公司組成的旨在開發自主移動操作系統的聯盟,三星也推出了基于自有操作系統Bada的多款手機。近日,HTC也證實,公司正在研究是否能購買自己獨有的移動操作系統,使產品更加多樣化。在此形勢下,也有國內專家建議我國應積極籌備建立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
將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作為主攻點,無論從產業安全看,還是從國家安全角度考慮,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發展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絕不是依靠系統架構師加高級程序員就能取得成功的簡單任務。如果仍然走先研發再產業化的老路,如果仍舊是自我混戰,如果相關的體制機制不隨著產業發展新形勢做適應性改變,如果沒有各方面的創新,要做自主智能手機操作系統肯定只是一個空想——即使做出來,也用不了,就是用上了,也難以持續。
發展自主智能手機操作系統,至少應在三個方面有所創新:
一是研發與產業化路徑的創新。傳統軟件產品的發展,多走“先研發再產業化”的路子,由國家聯合企業投入大筆資金,分成若干子課題,分項突破,而后形成整體的產品;再幾經測試與完善,最終推向市場。但在產業發展迅猛、競爭激烈的今天,很少會有手機制造商、應用軟件開發商和服務提供商甘心選擇一個“履歷完全空白”的軟件產品,更不用說是一個事關發展成敗的操作系統產品。因此,必須將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研發與應用推廣同步起來,以應用帶研發。
二是系統研發主體的創新。在傳統桌面操作系統上,基礎軟件廠商是研發主體,而對于早期的手機操作系統,單純的手機制造廠商是研發主體。但對于智能手機操作系統而言,它與應用結合緊密、與互聯網結合緊密、與用戶需求結合緊密,需要選擇知需求、懂網絡、熟悉用戶的企業做“帶頭大哥”。谷歌安卓與蘋果iOS的成功,既驗證了這一判斷,也說明互聯網服務企業更有能力起到帶頭作用。近日,阿里、百度等國內互聯網龍頭企業推出了各自的手機操作系統,雖不盡如人意,但這邁出的第一步因為與應用、市場相結合,所以更有希望,更值得支持。
三是產品生態體系的創新。安卓操作系統與iOS的成功,與眾多相關廠商和開發者的支持分不開,與眾多扎根其上的應用程序分不開,或者從根本上說,與產品的生態體系建設分不開。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智能手機操作系統要想用起來、用好、用久,就必須將軟件開發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緊密聯系,輔之以各種周邊設備、應用軟件、信息服務,形成健全的生態鏈,才能提升使用體驗、增強使用黏性,讓用戶越用越想用。
推薦閱讀
三星計劃透過侵權控訴全面禁止蘋果即將推出的iPhone5在韓國銷售,明顯是為了報復蘋果在全球控告三星侵權的行為。 韓國時報引述消息人士報道,三星計劃透過侵權控訴全面禁止蘋果即將推出的iPhone 5在韓國銷售,明顯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手機操作系統應具備研發與產業化路徑的創新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