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通話與短信被取代是必然趨勢,移動等運營商加入即時通訊卡位戰
●新一代的短信軟件異軍突起,如騰訊的微信、盛大的kiki,雷軍的米聊等
“手機通話與短信被取代是必然趨勢。”昨日,業內人士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人們正在習慣用手機即時通訊(IM)通話發信息,相比手機語音短信業務費,包月的網絡流量費用更加低廉。
消息稱,中國移動的“飛聊”將于今日(6日)上線,中國電信正緊鑼密鼓地與開發商洽談手機IM合作。而在互聯網方面,騰訊的“微信”已經有了1500萬用戶,雷軍的“米聊”也增長到了500萬用戶,奇虎360也在近日上線了“口信”。在即時通訊這塊蛋糕面前,面對互聯網巨頭的“入侵”,運營商已經打響了卡位戰。
危機:
互聯網挖運營商墻腳
一毛錢一句話,一塊錢一張圖,收個彩信還得等半天,運營商的信息體驗實在讓人感覺不爽,新一代的短信軟件kik在美國異軍突起,類似功能的國產軟件也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騰訊的微信、盛大的kiki,雷軍的米聊,周鴻祎的口信等等。
無論是微信、米聊還是kiki,它們要革命的對象都是運營商。舉個簡單的例子,走GPRS流量,1M流量1塊錢,可以發幾千條文字消息,這樣算下來發手機IM基本不花錢。而且這些手機IM還能綁定手機號,可以自動把通訊錄選擇加為好友,這才是令運營商頭痛的地方,普及了以后短信發送量降低三分之一都有可能。隨著手機IM語音聊天的盛行,手機通話功能也岌岌可危。
自救:
運營商開始做手機IM
看到危機,運營商也紛紛殺入手機IM市場,中國聯通“沃友”已在不久前推出,消息稱中國移動的“飛聊”也將于今日(6日)上線,中國電信正緊鑼密鼓地與開發商洽談手機IM合作。
中國聯通四川省分公司產品創新部總經理李正稱,運營商做手機IM是不想淪為純粹的管道工,光靠收取流量費度日。“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要做智能管道商,成為擁有大量應用與內容的聚合平臺。”
四川手機IM商夢想兄弟副總裁劉飛對此比喻道,“運營商不想只送水和煤氣,也想送可樂賺錢。”他說,無論是運營商還是互聯網商,都想通過手機IM把用戶吸引過來,形成一個移動互聯網社區,達到一定數量后,就引入游戲賺取增值費用,“比如收取游戲道具費等等。”
劉飛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現在的移動互聯網相當于2000年的互聯網時代,手機IM市場競爭鹿死誰手,未嘗可知。
推薦閱讀
中國移動一直提出,要盡快向TD-LTE過渡,但這個“盡管”到底是多快,迄今沒人說得清,但知情人士表示,中國移動已提出,最后用5年時間將TD-SCDMA演變為TD-LTE。 知情人士透露,在內部會議上,中國移動已提出,要用5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挖墻腳 運營商做手機IM自救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10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