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媒體周四發表文章稱,蘋果iPhone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美國無線市場格局,但這僅限于蘋果自身層面,美國無線運營商仍牢牢控制著主動權,并對手機廠商指手畫腳,這嚴重影響了行業創新。
五年前,iPhone的出現為手機產業帶來了一場革命,并帶動了整個科技產業的巨大轉變。時至今日,這樣的轉變仍在繼續。但iPhone的巨大成功掩蓋了一個殘酷的事實:美國無線市場日益成為創新的阻力。
美國無線市場一直被運營商牢牢控制,他們可以任意選擇贏家和輸家。他們隨意提高資費,還堅稱對寶貴的公共頻譜資源的利用不受監管。但蘋果改變了這一格局,當iPhone取得巨大成功時,無線市場正走向失敗。
證據隨處可見。從iPhone本身談起:Verizon最初是拒絕iPhone的,如果不是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親自說服AT&T,那么iPhone可能不會有今天。喬布斯當時意識到,沒有運營商的支持,不可能將iPhone推廣到消費者手中。
于是,在2005年的D3大會上,喬布斯作出了如下評論:“更糟糕的是,在運營商與手機廠商的合作上,前者占據上風。他們開始告訴手機廠商應該生產什么產品,如果諾基亞(微博)和摩托羅拉不聽他們的,那么三星(微博)和LG會照辦。現在,手機廠商應該從運營商手中奪回主動權,告訴他們這就是你們要的手機。”
但喬布斯同時承認,手機廠商確實不擅長爭取自己的權力。但兩年后,iPhone問世,并且在改變這個行業規則上起到帶頭作用。蘋果生產的是消費者想要的手機,而不是運營商想要的。
盡管如此,運營商并未徹底敗下陣來。相反,情況變得更糟。從消費者層面而言,我們并未看到自由競爭所帶來的益處。當前,運營商的控制比以前更加嚴格。例如,要想使產品得到主要運營商的支持,手機廠商可能需要花費15個月時間,并投入上百萬美元。
此外,運營商還要求手機廠商為其生產定制機,從而鎖定用戶,避免用戶轉網。一家手機廠商的內部人士稱:“對于手機廠商而言,為運營商獨家提供產品是個致命打擊,但這是與運營商合作的唯一途徑。”
另據接近于蘋果的消息人士稱,運營商的要求令人難以置信,這不僅讓手機廠商感到受傷。運營商對客戶和設備所進行的嚴格控制還妨礙了市場競爭,限制了創新。
Palm是直接受害者
讓我們看看Palm的悲慘遭遇。在2009年的CES,Palm還是人們心目中的寵兒。但在隨后短短的31個月時間內,Palm就離奇衰敗。Plam最初計劃通過Verizon發行Pre智能手機,但被拒絕。后來Palm被迫轉投Sprint,這使得Pre根本無法與iPhone進行直接較量。
最終,Verizon決定在2010年發售Pre Plus,并訂購了數百萬臺。但后來又輕率地決定不再發售,轉而支持摩托羅拉Droid。結果,到這這數百萬臺智能手機無處銷售,因為不支持全球任何一家運營商的網絡。此舉讓Plam損失數億美元,最終直接導致將公司出售給惠普(微博),曾經被一致看好的webOS平臺也逐漸淪為無人管理的開源軟件。
Palm時任CEO喬恩·魯賓斯坦(Jon Rubinstein)2010年在解釋公司失敗原因時曾表示:“如果我們的產品能先于Droid在Verizon上發售,相信會得到與Droid同等程度的關注。因為我相信,我們的產品更好。”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Mac電腦近年來的銷售增長很快,目前Windows設備和OSX設備的銷售速度比例為19:1,遠高于2004年時的56:1。Asymco分析師霍拉斯·德迪烏(HoraceDediu)表示:“盡管PC銷量持續增長,但增長速度較慢,而Mac電腦的銷售增長>>>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98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