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郭鋼)昨天,工信部網站發布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八大重點領域,鼓勵民資進入。其中提出將引導民間資本通過多種方式進入電信業,拓寬民間資本的投資渠道和參與范圍,包括“支持基礎電信企業引入民間戰略投資者”。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發改委對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發起的寬帶壟斷調查,或許成為了此次《意見》的某種助推力。
記者注意到,首先是“鼓勵民間資本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工信部稱,此舉可“促進服務提升和資費水平下降”。其它幾個鼓勵民資進入的重點領域依次為:接入網業務試點和用戶駐地網業務;網絡托管業務;增值電信業務;基站機房、通信塔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維護。
《意見》同時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申請通信工程設計、施工、監理、信息網絡系統集成、用戶管線建設以及通信建設項目招標代理機構等企業資質。“凡具有相應資質的民營企業,平等參與通信建設項目招標,不得設立其他附加條件。”
在備受關注的基礎電信運營市場方面,《意見》提到,“鼓勵民間資本以參股方式進入基礎電信運營市場。鼓勵基礎電信企業在境內上市,通過降低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權比例或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民間資本。支持基礎電信企業引入民間戰略投資者。”此外,《意見》同時鼓勵民營電信企業“走出去”,支持其開展國際化經營。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去年國家發改委發起針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壟斷調查后,相對其他壟斷行業開放程度頗高的電信業一時間備受詬病。分析人士指出,此番工信部出爐的《意見》雖然簡短,短短1500字,但內容頗為翔實,部分原因或許也在于此。
細心者不難發現,在提到“鼓勵民間資本開展接入網業務試點和用戶駐地網業務”時,工信部承諾,將完善相關監管制度和手段,保障企業實現平等接入,用戶實現自由選擇,“推動提高寬帶接入性價比”。
“從市場狀況來看,基礎運營商已經逐漸參與競爭,民間資本進入其實很早就已經開始。”業內人士認為,《實施意見》的出臺提供了更為明確的信號,政府對壟斷行業的保護將不再繼續。
但也有相關專家持謹慎的態度。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產業室主任史煒認為,電信業對民營資本開放,不是簡單的一套政策和文件就正實現的,必須率先加大國有電信運營體制改革力度,著實為民營資本的進入創造條件,同樣需要市場監管和法規體系的建立。“加快民間資本進入基礎電信業的法律法規制定,是開放中的硬道理,沒有法律的保障,開放就沒有足夠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推薦閱讀
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先后推出NFC移動支付方案,再次引起了業界對移動支付標準的討論。而近期移動支付國家標準制定者也紛紛透露標準的最新進展。移動支付13.56MHz成為主流已經無疑。 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先后推出NFC移動>>>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98853.html